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诞生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11:50  新华网

  

  图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从5个方面解决“三农”新问题。新华社发

  授权发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 题:承载亿万农民新期待——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诞生记

  记者万武义、赵承、车玉明、董峻

  2010年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河北省三河市农村,察农情、问农事、讲政策、谈发展。考察中,他对村民们说:“最近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总书记的一席话,给村民们带来了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勉励。

  总书记讲到的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就是日前由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已是新世纪以来的第7个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回顾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诞生过程,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解决“三农”新问题的创新精神,必将为广大农民带来新的福祉,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好政策催生好局面,新情况需要新思路——新的一号文件从经济全局和世界大势把握“三农”问题,与前六个一号文件,既一脉相承,又突出创新

  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关系着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际能力,也关系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三农”工作出现的新形势,在落实2009年强农惠农措施的同时,及早谋划2010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成为迫切的需要。

  早在2009年7月,中央就提出要求,研究筹备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考虑起草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农业绝不能出问题;要有效扩大国内市场,农民就必须有购买力;要有效保持整个社会稳定,农村就必须稳定。这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

  “对起草新世纪第七个一号文件各地区部门都没有任何犹豫,各方面都认为这是必须出台的文件。这是个风向标、导向,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重要体现。”起草组的一位负责同志说。

  这是一组巧合的数据——2004年到2009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出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全国连续6年粮食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有较高增长。巧合的背后,蕴含着必然的联系。正是6个一号文件推动“三农”工作出现了少有的好局面。

  2009年预计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比上年增产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连续3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农民收入首次登上5000元台阶。从2004年到2009年的6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在7.7%以上,6年人均纯收入的绝对额将近翻一番。

  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全面提速。单是2009年一年,就有6000多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左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标准提高,覆盖对象到年底为463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安排了320个县开展试点。

  农村改革亮点不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国25亿亩集体林地中,确权到户的已有15.1亿亩,占集体林地的6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在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底为11万个,现在超过22万个。同时,供销合作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农垦企业和国有林场改革也迈出了重大步伐。

  农村干群关系良好,社会保持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深得民心,广大农民心气较顺。

  但是,“三农”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方面,长期制约“三农”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农业设施、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农业富余劳动力总量庞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另一方面,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外部形势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有不确定性;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日益复杂,农产品市场走势有不确定性;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气象条件有不确定性。

  站在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正确判断形势,确定发展方略,至为关键。“三农”形势怎么看、文件主题怎么定、政策措施怎么出成为要着重解决的三大问题。

  广泛的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们首先行动起来。

  从2009年8月到9月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湖北和江苏召集会议,来自全国近20个省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负责人汇聚在一起,走村头,看地头,一边调查,一边座谈。

  10月13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刚一结束,中央就批准成立文件起草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亲自主持起草工作。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23个部门的50多人集中办公,开始了近3个月的文件起草工作。他们中既有来自部门和地方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又有德高望重的专家、思维活跃的学者。

  起草组的同志们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就发展形势、政策重点等进行深入研讨。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多改革,如果不统筹城乡就无法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不能就“农”说“农”,要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在一起、与世界经济走势联系在一起。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个根本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

  ——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尽管我国经济率先回暖向好,但基础不牢,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为“三农”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又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两个方面是互动的。2010年在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的条件下,务必要做好“三农”工作,这一基础支撑决不能出问题。

  ——形势越好,越要居安思危。连续6年增产增收后,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来之不易,农业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大,基础还很脆弱,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农业基础脆弱,不仅仅是生产力基础脆弱,对“三农”的基本认识、农村的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基层服务体系和基层组织都应当进一步夯实。

  形势分析在一次次调研中更加明朗,发展思路在一次次讨论中逐步清晰。

  深入调研共商良策,登高望远谋划全局——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如何确定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听取了有关汇报后,回良玉副总理决定,再召开三个座谈会,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9月到10月间,在杭州,在哈尔滨,在北京中南海,三次座谈会上,全国各有关省区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专家学者和大型涉农企业的老总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听取汇报后对2010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框架、内容给予了明确指示。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起草组初步确定了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集中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夯实农业基础这两个方面。抓改革、促发展就不能不涉及城乡统筹,而当务之急是“三农”工作不能放松,因此更要夯实基础。这两个方面都要考虑、缺一不可。同时,明确了对2010年的工作要求为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夯实农业基础是目的。

  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起草组对全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四句话的总要求: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这就形成了文件的主体框架。

  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经过反复推敲、打磨,起草组提交了文件的送审稿,对文稿中涉及的有关具体政策,国务院办公厅与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充分协调。

  10月26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文件的送审稿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意见,再进行修改。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修改后的送审稿进行审议,提出了修改意见。起草组根据审议意见连夜对送审稿进行了再次修改。

  12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送审稿进行审议,提出了修改意见。一直牵挂“三农”问题的胡锦涛总书记对2010年的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一直为总书记所挂念。过去一年中,无论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在各地考察,“三农”问题都是他时刻关注的重点——

  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5月22日的集体学习,他又专门强调,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制订实施适合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强特点的参加养老保险办法。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胡锦涛在江西、北京、黑龙江、云南、新疆、山东、河北等地考察时,他一次次走进田野察看庄稼作物,一次次深入农业龙头企业大棚,一次次同农业院校师生座谈,一次次同少数民族群众拉家常。从返乡农民工恢复就业到培养高素质农科管理人才,从抓好粮食生产到改善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推广优良作物品种到推进农业产业化,涉及“三农”的问题,总书记十分挂念。

  胡锦涛高度重视“三农”形势的发展变化。2009年2月初,当小麦主产区发生严重旱情时,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批示,要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11月初,当了解到河南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功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时,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温家宝总理强调,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的还是先把农业稳住。农业稳住了,经济就稳住了,人民生活也就稳住了。“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

  过去一年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三农”问题,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抗旱条例、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先后研究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工作,并决定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意见修改后的文件稿,又拿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体现了党中央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12月27-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摆在了来自各地区各部门的会议代表面前,代表们进行了热烈讨论。

  代表们普遍认为,会议讨论的文件主题鲜明、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抓住了当前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关键,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2月29日,根据会议代表意见作了第四次修改的文件送审稿再度上报,经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同意后, 于12月31日晚付印,2010年元旦发出。

  政策上有新实惠 理论上有新发展——一号文件必将惠及亿万农民,开辟出“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分五大部分、27条的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文件下发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这个文件认识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发展,政策上有新实惠,是造福亿万农民的好文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贯要求,抓住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的根本方向。这既是立足当前的工作部署,又是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代表们普遍认为,这份文件更加突出了改革创新,在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体系、制度安排上有新突破;更加突出基础建设,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上有新部署;更加突出强化政策,在提高含金量、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上有新举措。

  围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把几年来“三农”工作好的经验、措施加以完善、进一步强化,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都是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真正得到实惠的“真金白银”。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12个字是更高的要求,不仅确保了“三农”投入资金总量,也确保了比例稳步提高;增加良种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文件今年扩大了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并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要求农发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中长期政策性”这6个字,意味着在今后的农业建设中,将有更多的信贷资金进来,弥补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文件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尤其是文件序言中提出的“五个把”,内涵深刻。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月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009年初,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是居民收入的差距,更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民生方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除了在一次分配中增加劳动者收入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各种办法来改善农村民生。

  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措施。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市场。只要农民有购买力,农村市场还可以扩大。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和工业企业的事,我国生产方式最粗放、科技含量最低的还是农业。从气候环境来说,农业耗能水平虽然不是太高,但总量惊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对国家整体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不仅是我们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着力点,而且是我国所特有的并将长期存在的发展优势。

  “看了这个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到底怎么发展,我们眼界开阔了,思路清晰了,”出席会议的一些代表说,这个文件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

  《意见》中一条条惠及亿万农民的新举措,是党和政府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庄严承诺。

  承载着亿万农民新期待的一号文件,奏响了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展望未来,广袤农村必将再展更加绚丽的画卷,亿万农民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