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政府是房价推手 警惕房价绑架货币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9日 10:26  京华时报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透露,“去年1—11月,全国房价住宅销售均价达到了4600元/平方米,比2008年均价上涨了1000元/平方米,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据1月18日《成都晚报》)。

  房价如此上涨,固然与应对金融危机、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实现“保增长”有一定关系,但是,也决不能否认地方政府为了GDP、为了政绩而推波助澜,成为房价上涨过快的“幕后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近10万亿的天量信贷,6成以上都给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中央企业。正是有了资金方面的充足保障,地方政府才敢大拆大建、才敢不断抬高房价,中央企业也才敢大举进军房地产业、大做“地王”。

  很显然,房价的无序上涨,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国十一条”的出台,已经充分表明了中央在房价问题上的态度。但是,如果信贷资金继续天量投放,并不断涌向房地产业和与房价密切相关的投资领域,又让人不得不产生担忧。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房地产企业能够继续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房价就不可能停止上涨。

  所以,必须在货币政策上给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房地产企业更多的限制和约束,这就是央行突然出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担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很有可能是货币政策转向的表现,加息政策也可能很快就会出台。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政策不会作出微调。

  那么,货币政策到底会如何微调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房价的走向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情况。如果房价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继续围着地方政府的政绩转,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就会加大,加息的步子就会加快。反之,则可能会继续按照经济复苏的速度及通货膨胀的预期进行微调。

  总之,房价已成为影响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这种现象决不能维持长久,房价绑架货币政策,不仅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