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政政策独挑大梁 2010年支出或超8万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5日 22:40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1月9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参会者们一到会议所在地报到就感到非同寻常,会议报名处张贴提示称:当晚《新闻联播》将播出财税方面的重要新闻。

  果然,当晚的《新闻联播》头条用较长篇幅播放了一条涉及财税方面的新闻,具体内容是1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主要国家的财税体制和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行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税大员们都表示因此备受鼓舞。

  “我的印象中,这是总书记第一次大篇幅地论述财政政策,这体现了党中央对财税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财政工作战线人员的关心。”分组讨论中,广西财政厅厅长苏道俨表示。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则表示,听了谢部长传达的胡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指示,备感亲切,备受鼓舞。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财税问题绝非偶然,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猜测,刚刚参加了中央政治局学习、讲解有关财税问题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华夏时报》记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有这个说法”。

  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即使不考虑高层决策,仅从宏观调控理论上讲,由于目前货币政策更多发挥预防性作用,而财政政策空间还非常大,财政政策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分析是有根据的。

  货币政策的无奈

  财政政策被推上更高舞台,来自2010年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货币政策的无奈。

  就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一天,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紧缩周期比预想来得要早一点。”这句话能概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货币政策的处境。

  李稻葵表示,今年货币政策的发挥空间已经不大,由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政策只能退居防御性政策,预防通胀和经济过热。虽然有不少专家反复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只是回归适度宽松而非从紧,仍然不可避免地对投资者信心造成影响。

  而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的特点。

  天量信贷难以控制,有可能进入楼市和股市造成资产价格泡沫,而大量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还是不能够获得贷款。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记者,这些问题货币政策很难解决,而财政政策则可能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办法扶持中小企业,另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向低收入者进行政策倾斜,所以2010年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更加重要。

  而从已经结束的财政工作会议来看,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依然是政府加大投入的“重中之重”。

  财政形势难上加难

  虽然不会遭遇货币政策的两难,但在宏观调控重担之下,今年的财政困难形势依然不减。

  “今年经济形势虽然可能好于2009年,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甚至还可能出现反复,各方面的不确定仍然存在,因此2010年的财政工作会比2009年更加困难。”在财政工作会议一地方分组讨论上,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不无忧虑地说。

  让他忧虑的是财政支出压力的增大,他举例说,2009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系民生的大政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校舍安全工程的改造等都需要省级配套资金,“蛋糕没有增大,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

  一些新增的、不可预期的支出同样让地方财政心里没底。今冬以来的罕见严寒天气就给吉林的财政增加了新课题,为群众温暖过冬的“暖房子”工程中,从热源、能源到管网改造,每一项都要钱,无疑是让财政支出压力增加。

  而贾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财政压力依然很大,财政赤字率也将与去年大致相同,事实上由于GDP增长,财政赤字的绝对额很可能超过万亿。

  按照预算财政收入增速和2010年上万亿的财政赤字,2010年全年财政支出保守估计也在8万亿以上。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在其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可预计的因素增多,从财政看,收入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快增长,而支出压力不断增加,预计2010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谢旭人指出,保持政府公共投资力度、在建项目需要继续投入资金和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

  李稻葵则认为,减税和加大对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等的补贴可能会成发挥财政政策更重要作用的方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