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煤争端新解:借道第三方明度陈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9日 10:46  中国经营报

  作者: 黄杰

  没有了发改委这个婆婆的亲临指挥,电煤争端正在求解出新的市场化方程式。

  “电煤从坑口一上货,我们就会直接切入进去,一直护送到码头下货,再负责运送到电厂燃料场。”老L是依托在秦皇岛港口为生的专业煤炭运销商,过去数月来,老L自称已经手了超过100万吨电煤的中间业务。“电厂和煤矿双方都比较满意,毕竟双方谈不拢的生意,通过我们的勾兑,大家都基本满意了。”老 L说。

  陕西大宗煤炭交易市场总经理王宇航现在也把类似于老L开展的第三方中间业务列为公司新的业务抓手:“市场潜在的需求空间很大,电厂和煤矿通过第三方平台公司,基本解决了以前电煤争端时期双方都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因此个人看好这一市场化的电煤争端解决路径。”不过王宇航说,在现实操作中,煤矿出货时通常需要将附加增值税的票据开具给第三方公司,而电厂在财务处理中也需要第三方平台公司再次开具新的含有附加税的发票,这个环节现在很挠头,等于仅仅担纲中间人“勾兑”角色的第三方平台公司需要再次缴纳17%的增值税。

  新解法遭遇新难题,电煤争端市场化求解路径迄今看来仍不平坦。

  去根

  “过去的电煤争端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毛病找不出来,电煤争端就无法真正去根。”资深煤炭专家李朝林认为,电力和煤炭过去都是计划经济时期下达生产指标的行业,但进入21世纪以来,煤炭价格市场化打破了平衡,即煤价逐步市场化并最终已经实现市场化,但电价仍受政策管制无法市场化。此时,发改委以政府形象出面,搭建起以政策之手为调节手段的“电煤订货会”形式,这也是过去许多年以来,一开订货会,电企、煤企就比着哭穷的一个病根,因为“谁哭得好,谁的声音大,政策的天平就可能向谁倾斜,进而带来真正的利益。”

  然而事与愿违,电煤与市场化流通的煤炭仅仅是名称存在差异,煤还是那个煤,只不过叫法不一样。这导致电煤流通环节屡屡出现黑幕,电煤转手倒卖就可获取50%甚至更大的暴利,该现象也反作用于正常的电煤采购环节,让煤企普遍对电企的真实需求量和正常的电煤采购行为产生怀疑,矛盾由此激化。

  “发改委停止电煤订货会的初衷,与此现象导致两大行业积怨颇深的现状有莫大关系。”李朝林说,没有了订货会,电煤采购由原来的集中性行业谈判变成了现在的“一对一”或集团对集团谈判模式,对煤价再一次深入实施市场化改革形成巨大推动力。

  招商证券采掘业资深研究员卢平认为,2010年煤炭价格存在20%~40%的上涨空间。他的理由是,过去的模式是由发改委来同时决定电煤的量能和价格问题,而眼下,量是足够的,价如何对接,却需要电企依旧市场价格掏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来埋单,因此2010年发改委放手电煤价格谈判,可以理解为中国电煤争端正在真正“去根”。

  几乎同时,在利益驱动下,潜移默化的煤电一体化得以广泛推广,煤、电两大行业相互实施股权渗透的路径被市场解读为解决电煤争端另一个主要抓手。

  牵线

  不能否认,电煤订货会时代,发改委除了扮演政府协调人,更多还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长期发挥着行业利益平衡与牵线的功能。

  没有了发改委参与,电煤争端解决过程中仍然需要牵线,此刻,由煤炭市场自主孵化甚至由大型煤炭企业自主培育的大连第三方平台公司涌入,电煤争端出现新解法。

  老L的公司正是在此背景下于2009年三季度成立。老L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说,据他观察,专业服务于电煤价格谈判或市场化对接的第三方平台公司最早出现于2008年下半年,主要是有煤矿背景的贸易公司,它们依托煤矿可以拿到足量货源,因此才有底气与电厂迂回谈判。“通常的情况是,第三方平台公司出货的价格要低于煤矿对电厂的公开要价,也高于电厂与煤矿谈判过程中的出价。”老L坦言,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在煤矿要价与电厂出价中间形成了一个折中价格,这也是双方乐于接受的。

  王宇航则告诉记者,按照常理,煤矿与电企双方完全可以自行促成折中价格的实施,但现实中,市场对煤价大幅上涨仍然存在强烈预期,这导致煤企更愿意假手第三方公司来启动短期合同,而非煤电双方自行谈判实现长期协议价格。

  记者调查获知,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第三方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普遍由煤企子、孙公司、关联公司投资控股或相关利益人控制,如神华部分煤矿旗下就存在此类公司。

  “大家扮演的角色其实很简单,就是中间人,作为中间体,背靠背同时面对煤电双方的利益诉求,最终达成利益折中方案。”老L说,这一发轫于2008年的谈判新模式,煤电双方都比较认可,这也是第三方平台公司得以大量孽生的真实理由。

  据记者调查,诸多从事单纯煤炭贸易的公司也在纷纷进入第三方平台公司队伍。如王宇航负责的陕西大宗电煤交易中心,该公司长期依托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市场化撮合交易,如今也把撮合业务从线上腾挪到了线下。

  瓶颈

  “电企心知肚明第三方平台公司是怎么回事,但没有办法,只有这么做,它才可能拿到短期订单,否则连这个也没有。”李朝林坦言,无论双方面对面谈判,还是借道第三方背靠背谈判,双方都清楚问题瓶颈在哪儿,因此默认第三方平台公司存在成为最佳选择。

  事实上,借道第三方化解供货瓶颈后,电煤彻底走向市场化进程中的另一个瓶颈也在浮出水面。即,当面对面销售转变为背靠背采购时,法律上认定煤炭进入了两次流通环节,第一次从煤企流入第三方公司,第二次从第三方公司进入电厂。

  “具体操作中,煤矿在财务处理中要求必须将发票直接开具给电厂,但电厂不认账,它们认为我没有从煤企采购,我需要的是第三方公司开具的发票。” 王宇航最近就遭遇了这样的麻烦,“这样一来,等于我们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而事实上,公司作为第三方,每吨煤仅仅能从中获利1元钱的佣金。”王宇航说,目前正在探求新的解决方式,即要求煤电双方委托第三方背靠背进行买卖同时,在票据处理时,第三方仅仅负责票据收集,最终交给支付方。

  王宇航的苦恼老L感同身受。“我们这方面也有困惑,目前煤企是愿意让步,但电企作为支付方,冀望借此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这事比较烦。”更让老L烦的是,这么做是否涉嫌偷税漏税?他担忧第三方平台公司刚为煤电双方搭建起的纾解之路面临崩塌。

  不过,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大量与煤矿存在直接或关联关系的第三方平台公司并不存在票据难题。依附在陕西神木县某国属矿井的第三方公司负责人坦言,“我们的财务报表最终要归集到总公司,再由总公司汇总进入煤矿总报表,因此我们的业务就是煤矿的业务,电厂想要谁开具的发票,就开什么发票。” 该负责人称,煤企借道第三方“明”度陈仓已是公开秘密,只要煤价涨价预期强烈,通过市场化解决的电煤争端就仍然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实现利益平衡。

  多位第三方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与重复上税的票据瓶颈相比,没有“煤老板”背景的大多数第三方公司还随时面临煤源断供的危险,因此借道第三方力量,能否真正化解电煤争端仍需观察。

  清晰可见,继煤电一体化之后,又一场事关利益的勾兑正在徐徐上演。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