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企破产究竟是谁在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8日 09:52  上海金融报

  国资委近日下发《关于进行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总结16年来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财政部透露,全国共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达4936户,核销的金融债务3872亿元。而这些破产国企的债务多被国有大行重点“买单”。

  新陈代谢从来都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在这方面,企业也同样概莫能外。事实上,与自然界的生物一样,企业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初创、发展、扩张、衰落,更是绝大多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不仅如此,生物链中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也同样是企业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假如一家企业最终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本不是竞争者的对手,无法获取维持企业运转的利润,企业的死亡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破产其实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不过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罢了。对于整体经济而言,亏损企业的及时破产甚至还是对经济体的一种保护,不仅可以防止经营不善的亏损企业继续浪费资源,拖累经济,企业破产所释放出来的资源,还有望得到市场的高效优化配置,继而助推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让连年亏损的国有企业继续苟延残喘下去,继续浪费并占据宝贵的资金和资源,破产其实未尝不是理性且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

  不过,既然是破产,显然不会是一段愉快的历程,更不可能没有代价。无论是破产企业的债务处理,还是破产企业员工的安置与赔偿,无疑都是棘手难题,更需要偿付不菲的成本。按照财政部的说法,16年来国家为破产企业买单核销近4000亿元。“核销”二字的确是说来简单,但近4000亿元的债务,显然不可能如此轻松地一笔勾销。至于破产国企的债务由国有大行“买单”,恐怕也并不准确。的确,既然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资金当然来自国有资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本借贷也大多来自国有银行,因为有着国家信誉的保障,国有银行对于国有企业的贷款往往也最为大方,少有限制。于是,一旦国有企业破产,无法收回资金贷款的国有银行,还真是不得不成为金融债务的埋单者。

  然而,国有企业的金融债务,国有银行其实并不能说核销就核销,所谓核销,其实并没有银行的员工来填补这个窟窿,核销的本质依旧是国有资产的损失,而这些损失的资产,原本其实是国民创造出来的财富,假如得到善用的话,也完全有望增进国民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为破产国有企业埋单的,其实并非国有银行,而恰恰是全体国民。

  不无尴尬的是,这边厢是衰败破产的国企,那边厢却常有穷庙的富方丈,不仅如此,破产甚至也成了一些“富方丈”赚取最后一桶金的契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有企业该破产的当然应该破产,但是,如何确保破产清算程序的公正,如何从破产国企身上吸取教训,并有效遏止国企“穷庙富方丈”现象,保障国民财富和国有资本的安全,显然是国企破产过程中无法绕过的命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