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相继召开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人们除了关心价格调整外,还对听证会的方案设计、人员选择、程序规范等提出了不少意见。国家发改委今天对此作出公开回应:“试想,如果没有听证会这一平台,如果不让媒体充分地、公开地报道听证会,这些问题就很难暴露出来。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真想作秀,岂会让‘蹩脚’的‘演员’来砸‘牌子’?”发改委表示,今后,价格听证会不仅要继续开,还要开得更好、更公开、更透明。
发改委表示,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听证会在作秀。事实上,听证会不仅要认真“听”,而且要把参加人提出的主要意见采纳情况及主要理由向社会说明,也就是还要“取”。
近年来,社会上对听证会的议论不少,其中最多的莫过于认为召开听证会是“作秀”。有人在报刊上撰文提出:“恳请某些方面的听证会还是不要召开了,除了浪费纳税人的钱之外,也不过是给必须涨价这件事穿上一层民意的外衣”。发改委介绍,从纵向比较看,计划经济年代,政府定价程序是“关门定价”。在这种定价方式中,没有设定听取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消费者意见的程序,这就引发了价格调整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一是操作过程不向社会公开;二是不能充分听取并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定价领域引入了听证会制度,并在《价格法》中作了明确规定。这在我国公共行政决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价格听证会制度的实质,就是要把涨价的原因、幅度、影响展示给广大群众,征求经营者、消费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同时,也为定价机关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提供一个程序化、法制化的渠道,避免“暗箱操作”。
发改委有关人士同时表示,去年各地举办的价格听证会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群众有意见完全可以理解。发改委称,哈尔滨水价听证会,由于消协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将一位退休干部的身份写成了“下岗职工”;而一位领取失业救济的下岗职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称自己是“董事长”;一位法律工作者报名时说自己是律师,消协没有审核就予以认可等,这确实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组织,提高工作水平。(记者车辉)(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