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94.9%认为应提高个税起征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9日 07:05  中国青年报

  政府财政收入近年来高速增长,62.8%的人赞同降低个税税率以还富于民

  本报记者 王聪聪 实习生 庄姝婷

  看到个税话题最近又成各大网站关注热点,湖南省某公司财务人员王建章不禁摇头苦笑,“隔几个月,个税起征点问题就会被重提,但每次都是众说纷纭。”前不久,财政部下发“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部分福利费将纳入职工工资总额。这让王建章有点儿担心明年收入会缩水。

  公众对目前个税调整持何态度?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社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00人参加),83.4%的人认为饭补、房补等福利费纳入个税范围,对中低收入阶层影响最大;94.9%的人认为福利纳税后应提高个税起征点,以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49.5%的人认为福利纳税不能一刀切

  国务院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有一些工资之外的报酬,一直没有纳入个税缴纳范围之中,公众可能习以为常。但从规范收入行为而言,饭补、房补等福利费纳入个税范围有一定合理性。一般而言,也就是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福利费用比较高。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韩朝华则认为,因为单位的房补、饭补和岗位没关系,高收入阶层少几百块无所谓,整体收入变化比例很小。而低收入阶层本来工资额度就低,如果福利费用纳入进来,计税工资基数多出一大块,对他们肯定不利。

  调查中,仅11.2%的人认为饭补、房补等福利费纳入个税范围,对高收入阶层有影响。

  “有的企业福利好是因为效益好,职工付出的劳动更多,收入就应该高。”天津市某民营企业职员耿田说,福利本来是企业对职工的奖励,福利好可以鼓励员工士气,要都交税了谁还有干劲?

  北京市上班族李晓丽认为,各行各业都有效益好和效益差的企业,每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是不一样的。“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许可以切掉高收入者多得的收入,但同样也切掉了像我这样工薪族的诚实劳动所得。如果达不到抑制高收入人群收入的目的,征这部分税有什么意义呢?”

  调查中当问到“福利纳入工资征税,能否有效抑制垄断企业员工的高额灰色收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时,60.1%的人说“不能”,27.7%的人表示“不好说”,仅12.2%的人肯定“能”。有49.5%的人认为福利纳入工资征税不能一刀切。

  62.8%的人赞同降低个税税率以还富于民

  公众预计2010年自己的工资会有什么变化?调查中,37.9%的人预计工资将“保持稳定”;30.5%的人预计工资会下降;20.0%的人认为工资会增长。

  杨宜勇表示,只有当劳动者工作更加勤奋,劳动生产力和工作效益提高了,才是工资看涨的最有利理由。

  韩朝华认为,当多数人对个人收入增长不乐观时,政府应该考虑怎么还富于民。我国经济学界很多学者一直主张提高个税起征点。从目前来看,提高起征点和扩大内需的思路是一致的,对刺激消费和投资有积极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61.4%的人认为个税起征点应该大幅提高。

  “提高个税起征点后,纳税人的纳税量会降下来,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税后工资收入。”韩朝华认为,降低税率是有积极意义的,也不一定会减少税收总额,因为降低税率之后,人们的逃税动机少了,自觉纳税的人会增加。从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说,对高收入阶层征较高的税是普遍做法。

  调查中,62.8%的人赞同“政府财政收入近年来高速增长,应降低个税税率,还富于民”;61.1%的人认为“个税征收的核心问题是公平,即缩小贫富差距”。

  杨宜勇认为,政府实际上一手托两家,既要照顾资方利益,也要照顾到劳方利益;既要照顾到富人利益,也要照顾到穷人利益。过去一直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现阶段来说,应该把公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缩小贫富差距肯定是个税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韩朝华说,但是,如果对富人征税太厉害,就会有一个负面效应,富有家庭的利润多半被征掉后,投资积极性就会不高,甚至没人去创业了。

  对于个税调整,公众还给出了一些建议:56.0%的人认为应“完善监管,加大对偷税漏税的惩罚力度”;37.1%的人赞同“因地制宜实行个税退税政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