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负转正 CPI是否迎来“拐点”?统计局发言人:两大因素推动11月份CPI由负转正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刘铮、王希、周英峰)在经历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在11月份“转正”:同比增长0.6%。
价格既是经济运行态势的反映,又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虽然人们对CPI由负转正早有预期,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该怎么看待,怎样面对?
“对价格上涨,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从当月CPI上涨的原因、目前是否存在通胀以及相关经济学原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盛来运指出,11月份的CPI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所带动的。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蔬菜和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居住价格的上涨,主要是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
从更能反映价格月度最新变化的环比情况看,11月份,我国CPI八大类构成指标中,食品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0.8%,两者合计拉动11月份CPI环比上涨0.3%。
特别是11月份,北方和南方部分省份降雪比往年早许多,影响了蔬菜的供应量和生产量,造成市场季节性波动,当月蔬菜价格上涨较为明显。而10月份则是蔬菜水果集中上市的高峰,价格有所下降。粮食价格当月也处于温和上涨状态。
从环比情况看,从7月份开始CPI环比由负转为持平,8、9月份微升,10月份微降,11月份再度微升。
CPI是物价的核心指标,CPI在11月份同比和环比的双双“转正”,是否意味着通胀来临?
“现在仍然不存在通货膨胀。”盛来运明确表示,虽然11月份CPI由负转正,但1到11月份,CPI同比仍然下降了0.9%。而且,1至11月份的其他价格指标仍在负增长。
统计显示,1至11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6.0%,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9%。不过,这两个指标的降幅都明显缩小。
“从三大价格指数看,目前我国价格水平仍在低位运行,缓慢回升。”盛来运说。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核心的经济指标,对价格问题的看法,离不开一些最为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在经济复苏阶段,价格的温和上涨,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是有利的。”盛来运说,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回升会带来需求回暖、价格上行,这样企业愿意扩大投资,就业形势也会好转,人们收入也会相对提高,就会增加消费。总需求在新的水平上的提升,会带动经济新的更高水平增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相反,经济下行带动物价下行,企业压缩生产,就业形势就会不好,大家收入都会下降,消费也带动不起来,又会影响经济回升,拖累经济增长。
“价格太高太低都不行。”盛来运说,例如如果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民收入就会下降;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农民就会增收,就会扩大消费。当然价格上涨会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这就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要求的,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
“要全面看价格问题,要稳定通胀预期。”盛来运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