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传媒巨头纵论媒体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1:35  人民网

  《新闻记者》供稿

  由新华社等全球9家主要媒体共同发起的“世界媒体峰会”10日在北京闭幕并通过共同宣言。

  媒体如果不去应对现在的挑战,那么未来将会暗淡无光

  峰会共同主席、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说,数字化带来的变化触及社会方方面面,即使是最简单的产品和服务也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化。数字产业的发展使人们拥有更多选择,而人们每天都在行使着这样的选择权,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众多新产品问世。媒体如果不去应对现在的挑战,那么未来将会暗淡无光。

  默多克说,新闻集团在每一个大洲都拥有业务,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娱乐、体育、出版、社交网络等等。就在不久前这些领域都是各自为政,他们的竞争也完全毫不相干,如电视台仅仅和其他电视台竞争,报纸仅仅和其他报纸竞争。但,“这些界线现在已经是永远的模糊了。现代报纸一直以来都没有视频编辑,而现在他们的记者都背上了摄像机。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媒体。我们的卫星电视网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受众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选择。”

  默多克认为,很多时候传统媒体对互联网的应对颇不成熟,那些过去鼎盛一时的媒体在过去几年里看上去通常一蹶不振。“当然,精品内容应该是有偿的,但是大的媒体机构却卑躬屈膝地顺从那些‘老顽固’的论调,认为所有的内容应当在所有的时候都是免费的。太阳不围着地球转,但是这一悖论恰恰是媒体被动接受的前提条件。虽然有很多迹象表明读者都接受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应该为他们获取的内容支付费用,有很多读者,他们在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签合同的时候,相信他们其实是购买了一个内容盛宴的自助餐券,而这样的误解却因为新闻机构没有进行及时的解惑,使这个付费的误区一直存在着。”

  默多克相信,媒体正进入另外的重要时期,即设备制造商再一次追着内容制造商寻求内容。“我在日本和韩国之行中感受到了这样的变革。当时我遇到了顶尖的电子设备制造商,这些公司不想看到他们的客户去接受数字的残羹冷炙,如果数字和创意的内容没有得到认同,这样的现象则是不可避免的。数字时代的无偿化时代即将结束,汇总信息和剽窃者很快将会为掠夺他人的信息而付出代价,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当前数字付费化趋势的话,那些内容创造者最终将付出惨重代价,而那些剽窃内容的人将大行其道并且最后获得暴利。”

  新闻内容供应商必须明白规则的改变,也要做一点改变来面对未来

  峰会共同主席、美联社社长汤姆?柯里认为,未来几年,所有新闻机构将面临一个共同任务—实现从模拟到数字新闻的转变,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做出艰难选择。这次美联社决定以颠覆比赛规则的方式来做这事—将博客作为受众参与模式的基础。创建博客的想法成为了这一新模式的重心,此外,美联社还将其他受众渠道连接起来,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新“生态系统”。Twitter 成为了用户发表评论和互动的直接平台。此外,还通过链接到事先确定的美联社会员新闻供应商来检验博客的网络内运行情况。

  此类经验构造了新的合作模式,它使得网络新闻环境看起来是这样的—主要门户中的关键词组合成为流量枢纽,Twitter之类的社交媒体让受众互动,会员机构的参加产生网络效应。这一联合模式从各方面来看都很成功。Yahoo上的新闻流量与正常状态下的美联社新闻相比增长了20%。参与报纸的Yahoo网站浏览量增加一倍多。美联社的博客吸引了普通新闻三倍的人气。此外,估计新产生的收益至少要比成本多出20万美元。

  柯里认为,这一实验为所有通讯社提供了一些基本启示—直击式新闻或实时报道仍然十分关键,而用来帮助理清一团乱麻的新闻图景的背景交代,仍是许多新闻用户想要的东西。

  柯里表示,创建流量及与受众的联系只是这项比赛的一部分—进攻部分。防守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搜索引擎之类的信息聚合器对流量随机分配,使受众和收入远离那些投资原创新闻的机构,但这确保了以信息汇集和新闻内容索引为基础的聚合器的运转及其源源不断的网络广告收益。YouTube 和 Facebook 之类的网络服务已经取代传统新闻发布商的网站,成为消费者寻找突发新闻的首选途径。

  为扭转形势,美联社正在创建新闻注册系统—著作权管理和追踪系统。

  新闻注册系统能阻止第三方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对新闻内容进行攫取,并促使参与此系统的新闻发布者进行有利于其的利用。签订有关访问和使用已发布新闻内容的数字协议,将能使新闻发布者获得个人或集体许可的机会。

  美联社还打算在各细分数字客户间建立一套新的产品和一些新的传播机会,以提高新闻内容的整体价值。

  美联社加盟成员已同意加入新闻地图(NewsMap),这是一个提交给新闻注册系统的不断更新的原创新闻内容索引,以引导聚合器的流量从搜索引擎流向新闻发布者的网站,最终从受众和收入两方面都使新闻发布者获益。

  最后,美联社还在创建新闻向导(NewsGuide),或由新闻编辑管理的独特新闻内容聚合器。这能使新闻发布者共同创建用户获取突发新闻的首选网站,同时也能成为用户获取刊载在新闻发布者网站上的相关内容的渠道。

  柯里将此称为3P,即保护(Protece-ction)、指示(Point)、支付(Pay)。第一步是保护已发布新闻内容不在未受授的情况下被攫取和利用。第二步是对已发布新闻内容进行聚合和索引,以使聚合器能更好地帮助用户找到已发布的新闻内容。第三步是启动新的已发布内容的使用许可模式,支持单个新闻发布者可能采取的支付模式。还有一个“P”也十分重要。美联社将为那些遵循保护、指示和支付原则的新闻发布者注册。

  要实现金融市场信息传递高效透明,财经媒体的作用是关键

  峰会共同主席、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说,要实现金融市场信息传递高效且透明,进而确保社会稳定,财经媒体作用是关键。就中国而言,面对金融市场的日益国际化,至少有两方面离不开财经资讯。

  首先,中国的市场参与方与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外国市场的情况;同时,海外交易伙伴也需要及时有效地了解关于中国的资讯。

  中国日益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给财经媒体带来了许多挑战。这也对中国决策层形成挑战,需考虑如何创造条件,以便财经媒体有效满足中外市场专业人士和投资者的需求。史进德建议:

  1. 发布官方数据方面应加强约束。经济数据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要加强对数据发布流程的管理。事实上,当传言影响到市场时,财经媒体是有责任去报道的—当然也要明确指出它们是“传言”—从而让整个市场,而不只是一小部分“内幕人士”了解消息,这样人们就可采取相应行动,保护自己的投资安全。

  2. 优化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信息披露政策。史进德表示非常赞赏一些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的作法;有些部门还会给记者发短信,提醒将有重大新闻发布,这更值得称赞。这些作法还需要进一步推广。

  3. 对中国和外国记者应平等对待。史进德说,应该充分认识到外国财经记者对中国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以及扩大吸引外资的重要作用。史进德表示,随着中国财经报道越来越专业化,他期待互利的良性竞争。

  史进德认为,新闻媒体也必须让外界了解其报道的标准和方法。在当前的金融动荡中,这点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新闻机构,保持读者的信赖是立身之本。报道必须真实、准确,有了错误马上修正,遵循报道原则,这都非常关键。

  史进德说,路透社汲取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教训。首先,必须时时考察报道标准,有时还需加强。另外就是,透明报道才能换来读者信赖。今年,路透社将500多页的“新闻工作手册”免费放到网上,所有人都可以阅读并评论。

  史进德认为,社会各方面应该帮助媒体服务社会,应该认识到,开放、透明、问责,也许会带来暂时的不适甚至尴尬,但最终将证明是有益的,并且这是确保整个体制健康、稳定和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确保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既保护国内投资者,又能鼓励外资流入。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帮助媒体,让媒体有机会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媒体理应继续坚守并珍视新闻的职业道德和客观公正的传统

  峰会共同主席、俄塔社社长伊格纳坚科认为,今天,新闻信息产业界正在经历巨变,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化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有多大,无论是通讯社,还是电视台或印刷媒体及广播,都笼罩在其影响之下。这并不单指媒体运作条件变化以及新闻机构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这种变化也发生在新闻产品的用户身上。媒体目前生产的并非只是新闻,而是将要流入市场的商品。

  因此,必须明确谁是媒体的用户,他们对所获取的新闻有何要求。从他们的偏好甚至兴趣出发,有必要就多元化地开发自身产品、个性化地处理用户需求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伊格纳坚科认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新技术在新闻工作中的出现及纵深使用。如今,新技术令媒体能实时发布新闻,让数十亿人随时掌握新闻事件进程。

  然而,在此条件下,媒体不应放弃自己的原则,相反,理应继续坚守并珍视新闻的职业道德和客观公正的传统,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用最高的职业水准要求自己。为此,一定的行业标准对媒体而言不可或缺。应当具备道德标尺体系,防止大众媒体传播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思想,为仇外主义和种族主义张目。

  首先是对新闻事件要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将之分为局部事件和全球问题。其次,要形成统一、谨慎的新闻报道口径,摒弃一边倒的解读和模棱两可的措词。当然,一旦涉及身边人或是多角度事件时,要保持客观并不容易。但媒体应当时刻谨记,媒体的目的是向人们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

  大众媒体不应成为政府或商业代言人。才能、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是衡量媒体工作的三大基本标准。履行上述义务是媒体共同的天职,也可以说主要使命。

  伊格纳坚科强调,全球各类媒体间应当建立协调行动机制以完善世界新闻传播。他认为,“新闻工厂”(通讯社)应当发挥“灯塔”作用,为当代信息空间中的其他各类大众媒体提供导航。

  伊格纳坚科提请人们关注各类媒体就最广泛问题展开定期及坦诚对话的重要性。因为媒体共同的目的是携手迈入统一的全球信息空间。媒体应当更积极加强在自身职业领域内的接触与联系,就与本职业相关的问题交换意见及成功经验。

  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确保和坚守负责任、可信赖的新闻原则

  峰会共同主席、共同社社长石川聪认为,在人类各种各样的活动跨越国境、进入了大融合的全球化时代,媒体的作用及责任正变得愈发重要。在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媒体同行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大,向读者和用户等新闻终端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也因使用者偏好的不同而变得丰富多样。

  石川聪提出,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问题是如何才能在报道中确保和坚守负责任、可信赖的新闻原理和原则。

  石川聪认为解决之道是:第一要确保采访渠道畅通;第二要保护内容的提供者,也就是著作者的权利;第三是要保障与新闻用户之间的渠道畅通。

  毫无疑问,确保采访渠道畅通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得不到保证,就谈不上实现公平公正的新闻报道。近年,在国际性体育比赛中签订了合同的权利所有者受到了单方面的过分优待,而其他的普通媒体则被排斥在了体育采访的大门之外,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现象。不仅采访受到了限制,就连包括指定解禁时间在内的报道限制也增加了。

  第二是保护著作者的权利,保护原创作品的新闻价值免受不正当利用。石川聪认为,应该保护人类创造性精神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些内容复制下来,就能简单地进行二次性甚至三次性利用。他表示不允许在未经著作权者同意的情况下就非法复制这些内容并在网络上传播。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有必要联合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揽子解决方案。

  第三个课题是,应该将新闻媒体负责任的报道迅速、准确地传送到需要新闻和信息的人们手中。

  媒体一体化提供了与受众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新方式

  峰会共同主席、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新闻总裁山姆布鲁克介绍了英国广播公司全面多媒体的实践。山姆布鲁克说,尽管今年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新闻部每个星期的受众可以达到创纪录的2.38亿,但如果只依赖广播,英国广播公司每周可能仅有1.77亿听众—过去一年,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听众减少了600万。但是,对新媒体平台的投资使英国广播公司的受众群得以扩大。英国广播公司在网络平台上的受众过去一年增加了29%。

  山姆布鲁克认为,创造性的内容和节目编排上的创新要引起充分重视。英国广播公司的经验是,媒体一体化提供了与受众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新方式。为新平台创造内容,已经成为英国广播公司不断创新的一种激励。

  去年美国大选期间,英国广播公司尝试走出竞选和新闻发布会以外:为此,英国广播公司租用了一辆巴士,走访美国各地。随着实地走访的展开,多语种报道突出展示了围绕关键问题的辩论。网络和音视频的连续报道,记者博客和动漫走访地图的跟踪推进,与报道连为一体,并通过Facebook、Twitter和Flickr等社交媒体网站与新的受众建立沟通交流。尝试了公路后,今年,当又一次重要的选举活动在印度举行时,英国广播公司进了一步:走铁路。通过铁路这个巨大的横断面为约2.3亿世界观众报告或许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推动者之—的印度正面对哪些重要问题。

  山姆布鲁克说,“两年来,我们获取的关键经验在于,拿到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或任务后,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下去,以多种方式影响受众,让它更接近受众并使受众愿意做出贡献和参与进来,也就是建立互动的关系。”

  英国广播公司正在投资于新的数字互动服务,把“我们向他们传播”这个通常的独角戏变成真正的对话。自不同地区的评论迅速被翻译为当地语言;因此,辩论是多语种的,使用者可以用适合自己的语言参与。英国广播公司的网站上开设了博客,使个人得以发表对生活的领悟,甚至与持不同看法和视角的其他博主开展讨论。

  山姆布鲁克说,“广播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彼此联系的世界,种种界线都在瓦解,对话和交流往往在不受政府和监管者控制的情况下发生,议题的设置往往是由于受众的关注才引起新闻编辑的注意。这正是受众想要的,也是他们期望的。他们会去到能够去到的任何地方找到所需的交流,他们也会根据质量来评判获得的东西。”

  因此,“质量仍然是严肃新闻人的格言。除非我们的内容是一流的,而且以受众希望的方式传递,否则,我们将失去重要性,而被那些能够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新需要的人所取代。”

  山姆布鲁克说,处理好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机构必须提供的服务的核心。假如要得到受众的信任,就需要在受众的需求与他们收听和收看的节目及服务之间建立情感关系。“今天,掀开新闻机器的盖子,向公众展示我们如何工作、为什么工作,是建立信任的关键。如今,在与受众的关系中,这种开放像新闻报道本身一样重要。”

  我们曾有过共同的历史,我们还将有共同的未来

  峰会共同主席、时代华纳特纳广播集团亚太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马可宝表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与全球传媒领袖欢聚一堂,对他来说,带着一种深深的历史感。10年前,新中国50周年庆典时,马可宝也在北京。

  马可宝说,“尽管所有与会者就中国今后半个世纪令人振奋的前景取得了一致看法,但是我觉得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预见到短短的10年间,中国取得的发展速度会如此之快,范围会如此之广。中国人民在这短短十年中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从任何角度讲都让人惊叹不已,而这些成就无疑又预示着今后还会有更杰出的成就。”

  马可宝介绍,特纳广播公司和母公司时代华纳并非初来中国——时代周刊的创始人亨利?鲁斯生于中国并在中国接受教育,而华纳兄弟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办事处。

  CNN自1987年便在北京设立了分社,自从1992年以来,CNN就在中国落地,并成为首个在中国许可播送的国际电视频道。今年则是特纳娱乐频道在亚太地区开播的第二十周年。特纳广播公司在该地区的总部一直设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97年香港回归后,我们继续享受信息的自由流动和编辑自由。”

  马可宝最后说,“我们曾有过共同的历史,我们还将有共同的未来。特纳和时代华纳坚守承诺,将秉承我们与各国及与世界各地的业界伙伴合作的一贯做法,致力于不断与中国发展深远、持久的互利关系。而我们共同的未来会是怎样,则取决于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才。”

  媒体技术进步推动时代发展到关键点

  峰会共同主席、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表示,近十年来,技术发展深刻影响整个媒体行业,将时代的变化推动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点。

  刘允认为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会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多方面影响。一方面,云计算将帮助用户无论何时何地、利用何种终端都可以进行资料存取、使用和获得;另外,由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及互动性,使整个用户、整个行业都在参与很多内容和方式的创意工作。

  从信息搜索角度来讲,未来信息搜索更智能化。除电脑外,手机等移动的方式把信息搜索带往何时何地利用何种终端都可以获得资讯的方向。

  刘允认为,在数据和信息的可视化这一方面,以往的图表、相对单调的数据通过形象的视觉表示后,能够说明更多的意义。比如,地图不再是简单的街道和地点,还可能记录新闻事件的发生情况或者能提供一些视频信息。

  刘允表示,信息的发展,加上技术的进步,使整个社会,包括每个信息资料使用者都有更大的发展。从趋势上看,媒体业的发展可能出现三个较大特征:信息的使用者和创造者之间的互动变得非常直接,使用者更愿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时间浏览或购买他愿意看到的信息;媒体受众呈现分散性,更多受众以个体形式存在;另外,资讯以传统方式和新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媒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整合效应,用户可以通过整合他所需要的方式、时间和手段去获取他想要获取的信息。

  刘允说,希望媒体机构能努力在传统的资讯和媒体行业基础上,结合新技术,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从而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及实现自身发展。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