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0月22日电(记者马述昆 缪晓娟 程群)国际金融危机余威尚存、贸易保护势力抬头之际,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如期召开,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也指日可待。
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和东盟各国以及其他国家企业参展踊跃,参展企业2450家,比上届增长16.7%。总展位数4000个,东盟10国使用展位1168个,东盟国家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此次博览会还吸引了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区域外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参会,匈牙利、马达加斯加等国家首次参展。 各国企业都希望能利用这个机会寻求贸易和投资的合作,“信任、合作和自由贸易”是中国与东盟官员、客商的共同诉求,是人心所向。
为了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自由贸易,中国和东盟国家海关一致通过了《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南宁倡议》,呼吁中国-东盟各国应当按照WTO贸易便利化的原则,积极消除贸易壁垒,共同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在更广的范围推进贸易便利化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届时中国和东盟国家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服务贸易市场也将实质性开放。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南宁强调:“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大背景下,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充分表明中国和东盟携手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相比之下,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却背道而驰,在急需各国间通力合作应对危机的时候掀起了一股贸易保护的风潮。而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最终只会将世界经济扼杀在复苏的萌芽状态。
去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经济受到重创,同时还导致了“信任危机”,而贸易保护措施接踵而来,使不信任情绪日益加重。一个国家采取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和地区会相继跟进,一时间特保案、双反案铺天盖地。
近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纷纷出台,美国决定对中国轮胎、钢管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后,欧盟、阿根廷、巴西等也开始效仿美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打着“经济爱国主义”的旗号,声称保护国内企业与就业,短期内有利于稳定就业环境。
然而,企图依靠贸易保护实现自保不仅是短见之举,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可能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历史早已证明贸易保护具有毁灭性,臭名昭著的美国《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就曾使得全球贸易量萎缩三分之二。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危机也是全球性的,任何一个经济体的举动都可能影响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也从来不唱“独角戏”,受害国也会“礼尚往来”采取报复性措施,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带来世界贸易锐减以及国际关系的恶化。
世界贸易组织9月14日发布报告说,当前最主要的危险是二十国集团成员继续向保护主义压力让步,特别是在失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种贸易限制和贸易保护措施的积累,哪怕是逐渐累积,也会让国际贸易和投资减少局面更加恶化,并阻碍全球经济活动早日持续复苏。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迹象已经显现,国际经济秩序正在调整,合作和共赢是永远不变的趋势。任何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正如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副会长傅春安在博览会上批驳贸易保护措施时表示, 西方发达国家在自称自由贸易倡导者的同时,却在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真是“非常悲哀”。“今天你赢了,明天你却输了全世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