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季度工业增速可能超12% 六部委聚议中国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1日 02:51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郭晓军发自郑州

  “L”,“U”,还是“V”?

  关于中国经济变化趋势的“字谜”,也许已经有答案了。

  日前,来自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等高层官员的声音显示,市场所企盼的经济V型反转,可能已经初具气象。

  明日,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就将公布,中国经济是否成功摆脱危机阴影,届时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据悉,全国人大财经委于近日召开会议,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六个部委一起分析了前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参与该会议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昨日上午在郑州出席“2009全球商报经济论坛”时表示,从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特点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企稳向好、触底反弹,初步实现了“V型”的增长。

  三季度工业增速或超12%

  在总结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特点时,尹中卿透露:从工业增加值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而三季度增长可能会超过12%;固定资产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万多亿元,同比增长33%以上;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万亿以上,同比增长15%以上。

  另据央行已经公布的数据,9月末,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已经高达29%,而狭义货币M1增长近30%,为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M2增速。对此,尹中卿认为,天量贷款为未来的通胀预期增加了可能性。

  尹中卿认为,为保证投资的持续性和新工业项目的资金需求,明年的新增贷款将不会低于8万亿元。

  刺激政策何时退出?

  在乐观的经济形势之下,各项刺激政策的退出也将逐渐被提上日程表。10月初,澳大利亚央行已经率先动用加息工具,启动“退出策略”。

  尹中卿提出,在后危机阶段,中央应考虑怎样充实、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平衡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软着陆”、调整和退出衔接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短期政策,更多只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临时措施;从长期来讲,只有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审慎的货币政策,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刺激过度,经济增速反而会回落。”在如何进行政策调整的问题上,尹中卿称,要从保持可持续性,预防政府债务危机的角度,适时适度微调、充实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量力而行,尽力实现收支平衡。同时,要从抑制通胀压力,防范潜在的金融危风险的角度,适时适度微调充实和完善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节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的合理充裕,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尹进而提出,从长远来看,中国更要实现从“投资大国”、“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到“消费大国”的转变,要推动投资自高位恢复到正常,促进消费由低位提升至高位,把出口从依赖转变为附属。

  应对危机政策继续实施还是退出?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的关注。

  “应对危机政策还需要持续吗?如果需要持续,值得持续吗?”曹远征在出席下午的论坛演讲时问道。

  在曹远征看来,今年以来,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比较高的年份,其次金融资产的泡沫也有所形成,人民币也有升值倾向。这三个问题的存在决定了讨论退出应该是拐“大弯”,而不是拐“近弯”。

  曹远征认为,在考虑刺激政策何时应退出的问题上,应有三个指标的配合,即GDP增速是否超过8%以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否转正,出口是否止跌回升。“如果把这三个数据放在一块,应该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出现这种情况。”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