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对中国外贸施压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 07:30  信息时报

  在全球贸易保护愈演愈烈的风潮中,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老调又被西方重弹,欧美各方对中国外贸施压的行动,正隐隐然升级。

  油井管案、轮胎特保案硝烟未尽散,钢铁行业纷争又起。6日,欧盟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39.2%的最终反倾销税。而随后一天,美国商务部也宣布,将对中国出口的无缝标准管、管道管和压力管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萧条、生产和就业紧张时会更加盛行。在当前“危机时代”和危机过后,中国都会成为贸易摩擦多发的国家,因此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将是一场持久战,预计全球经济明显复苏一年后,这股势头才会有所减退。

  贸易保护新动作密集

  细细琢磨后不难发现,美欧这两起无缝钢管案背后与硝烟未散的轮胎特保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轮胎特保措施出台后的第三天,《华尔街日报》就曾指出,奥巴马对中国轮胎加征关税的举措有可能会令美国更多的行业发起抵制“中国制造”的行动。

  事隔不久,美宣布对无缝钢管发起的“双反调查”正是应这个组织和三家美国公司申请而启动的。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受奥巴马对中国出口轮胎采取特保措施的“鼓舞”,美纺织产业和工人联合会正在酝酿对中国输美纺织品提起特保调查申请。

  与美国遥相呼应的是,另一大贸易体欧盟也把中国作为发起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对象。轮胎特保案的示范效应正在全球持续发酵,阿根廷、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对“中国制造”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行列。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态势仍可能继续蔓延。7月中旬,世贸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数量将达437起,是历史上世界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 

  “中国制造”将面临常态摩擦

  “在全球需求萎缩的现实环境中,贸易摩擦增多是必然的,可以预见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

  尽管历史和现实都已反复证明,实施贸易保护只能是损人不利己。但在当前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实背景下,一方面包括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难抵贸易保护主义的诱惑,纷纷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谋求为本国行业拓展发展空间,进而稳定就业;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也都将扩大对外贸易视为促进本国经济的突破口。

  而由于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三大贸易体和第二大出口国,因此中国成为了这一轮全球贸易保护风潮针对的首要目标,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摩擦都针对中国。

  尽管如此,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法律政策部有关专家也指出,从实体经济受冲击到产业提出损害申请有一个过程,所以最近一段时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密集发生,但现在毕竟不同于上世纪大萧条时期了,所有的贸易摩擦还是会受到WTO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

  这位专家同时认为,中国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因为如果“中国制造”实现了转型升级,那就意味着由原来与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竞争转向了与“朝阳产业”竞争,贸易摩擦会不断发生。

  中国不仅早就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靶心,在这轮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中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在尚未实施的134项贸易保护措施中,有77项针对中国。”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说。

  从最近频发的贸易争端看,目前涉及中国的贸易摩擦覆盖了多个行业,尤其是截止到去年,出口比较快的产品。钢铁、轮胎等大宗出口产品受关注,纺织、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常起争端,不但传统领域,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动机

  西方意在逼迫人民币升值

  专家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萧条、生产和就业紧张时会更加盛行。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出现向好迹象,但经济下滑对产业和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而滞后期通常为一年,所以业内有预测,一年之后目前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强劲的势头将有所减退。 

  对于中国来说,长期内都要为贸易摩擦做好准备,这场争端不仅持久而且广泛。 

  中国早已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靶心,截至2008年,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中国在这轮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中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据伦敦经济中心的数据,目前各国政府正在计划、或准备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还有134项,其中77项针对中国。 

  在贸易保护主义之外,越来越多的迹象似乎在表明,下一个国际社会与中国出口争执的对象将回到“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舆论认为,西方重弹“人民币升值”的老调意在转移视线、推卸责任,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减少西方国家的贸易逆差,而且会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7日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指出,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时理当考虑中国切身利益,中国“不应为金融危机买单”。斯科尔斯说,一旦人民币急剧升值,中国的出口势必受到打击,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也可能缩水。

  对策

  “四体联动”突破贸易保护重围

  毋庸置疑,来势汹汹的贸易保护措施使得中国出口企业处境艰难。在轮胎特保案后,国内轮胎企业的负责人就曾对记者表示,企业不会消极地放空产能,早就开始积极谋求开拓本地市场,但产品调整、销售渠道不畅、账款回收难都是企业“向内转”不得不面对的难关。

  目前正在协调、组织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案件的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打这种跨国官司投入很大,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应诉的积极性,为此她呼吁有关部门给予企业和相关中介组织更大的引导和支持。

  事实上,由于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救济案件中的积极应诉,也出现一些成功打掉贸易保护措施的案例。9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在“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诉美国商务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中支持了中方的主张,裁定美国商务部现行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不合理。中国企业利用国外司法审查机制挑战其贸易救济调查机关争议性做法的尝试也获得了可喜的突破。

  我国一直坚决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作为主管部门,商务部一方面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为维护国内产业正当权益据理力争;另一方面正在组织形成由商务部、地方政府、商协会以及涉案企业在内的“四体联动”协调应对机制,将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采用“多管齐下”的应对战略。

  预测

  贸易保护主义一年后将退潮

  本轮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低迷,似乎已触底显露向好迹象,但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却仍风头强劲。专家认为,对于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场持久战,预计全球经济明显复苏一年后,这股势头才会有所减退。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分析,经济衰退对产业的影响是滞后的,这个滞后期通常是半年到一年,而经济衰退对就业的影响一般将长达一年,失业率的上升必然增大保护主义的压力。他认为,在全球经济明显复苏一年后,这股贸易保护主义风潮才可能慢慢减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