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学院教育的新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 02:49  第一财经日报

  马可佳

  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和金融危机除了给全球带来经济大挑战,也给全球的商学院教育带来了警示。

  “金融危机之后,舆论把矛头直指商学院教育,认为这是商学院教育的失败。” 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贤教授坦率地告诉CBN。

  他坦陈,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表面似乎是金融衍生品的无限制发展、政府对金融创新缺乏系统监督。但犯错误机构的负责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全球知名商学院的高材生,所以金融危机实质上也反映出教育中商业知识的不扎实,对人性的贪婪和商业行为不自律的教育缺失。

  “自律教育和道德课程”是一个早已经存在的问题,顶尖的商学院早已注意到,但此刻才开始真正反思、创新和发现新机遇。

  演绎“教育怪圈”

  一份来自美国MBA就业服务委员会对77所商学院调查的结果显示,70%的学校表示,自去年10月金融行业的全职就业市场出现低迷;半数学校报告,自去年秋季的全职职位同比下降5%;一些学校甚至说,下降比例高达10%。

  新加坡国大管理学院副院长库尔万·星教授说,参考了10年前金融危机时的就业情况,商学院毕业生将面对减薪、短期内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的考验。他说:“毕业生希望投入私人银行行列,享有丰厚薪酬是不大可能了。”

  虽然商学院教育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诟病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失业率上升,大量职场人士被动地回流到商学院,以求充电后重新出发。这直接导致了对商学院教育的需求增加。

  “由于金融危机失业以及其他的压力,就读MBA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 International)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费尔南德斯告诉CBN记者,一份来自美国教育部门的数字显示,从现在到2025年,国际学生的人数将从300万增长至700万。

  每逢经济不景气时,商学院都会遇到这样火爆的招生情况,这似乎与经济的发展反周期运行。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一年新增了32所EMBA的培训学校,新增了55所MBA的院校。

  与此同时,商学院们毫不迟疑地涨价了。中国一线商学院的学费纷纷上涨。不过与一些国际大牌商学院的价格相比,似乎还是小巫见大巫,一些知名商学院的EMBA课程早已突破10万美元。

  来自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的亚太区财务总监周建良就是这样一个在金融危机中急速“充电”的典型范例,他今年报名香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商学院联合推出的EMBA Global Asia 课程费用大约为12万美元。

  回归教育本源

  依然深不见底的全球金融危机,显然为商学院提供了最好的案例,并正在促使着商学院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变革。目前,国内不少商学院都在纷纷“借题发挥”地打起了 “金融危机牌”。

  新加坡国大管理学院金融危机后特别开办了“金融危机2008”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掌握分析时局脉动的知识和思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也已将金融危机相关课程提上日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则请来各路专家开设《从美国金融风暴重新认识黄金的投资价值》等讲座。

  当然,“自律教育和道德课程”也被重新提到了重要位置。“我们要求在商学院教育当中,包括伦理道德这一部分,同时也包括培养可持续的领导力、领导人这一部分。” 约翰·费尔南德斯表示,金融危机让商学院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也意味着对于商学院教育来说,未来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和《联合国全球契约》有一个合作,提出了负责任的管理教育原则,现在已经有214个商学院加入了我们的倡议。它们都是决心要为未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思维的企业领导。

  “过分地强调通过MBA、EMBA学习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改变社交圈层的是一种教育低俗化的表现。” 杨贤对于不少商学院招生的现况非常不满,但也表示的确是社会现实问题,很多学生报考商学院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换个更高薪的工作。

  杨贤认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后,现在是时候“重新回归教育本源”。首先,应该让学生扎实基本功,有能力从容地应对商业危机和财务危机。其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回归良心的发现。还要建立宏观的视角,不能只从个人经济出发,而要从全球局势、未来发展等宏观角度看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