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港口60年跨越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 20:1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题:从一穷二白到世界港口强国——中国港口60年跨越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港口吞吐量仅有1000万吨,到2008年底,达到70亿吨,增长近700倍。”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9日在此间举行的港口界老干部座谈会上自豪地说:“港口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对外门户。我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港口强国,既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见证。”

  从1000万吨到70亿吨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港口数量少、设施差、主要依靠人抬肩扛进行装卸作业。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介绍,我国港口60年内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1.5%。我国现在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达5亿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

  目前,全国413个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万个,较之新中国成立初期泊位数161个,增长近193倍,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416个。建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个港口群,构建了油、煤、矿、箱、粮五大专业化港口运输系统,具备靠泊装卸30万吨级散货船、35万吨级油轮和1万标准箱集装箱船的能力。

  2008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0.2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1.28亿标准箱。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中,我国占有7席。我国已成为港口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计划管理到敞开大门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港口生产作业实行计划管理,没有市场可言。60年来,我国对港口行业进行了多次体制改革,港口从高度计划、政企合一和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政企分开、权属明晰、市场充分竞争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模式。

  宋德星说,我国于2001年启动新一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200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为培育和发展港口市场体系提供了体制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目前港口行业已实现政企分开,港口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实行市场化经营和运作,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据统计,全国有港口行政管理部门369个,从事港口生产活动的企业共有1.6万家。我国港口已基本形成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港口市场体系。

  从人挑肩扛到电脑操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港口的功能就是装装卸卸。改革开放后,我国港口功能不断拓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宋德星介绍,目前,我国有对外开放港口口岸135个,批准设立的保税港区16个,港口能为用户提供配送、包装、保税、供油供水等多种服务。临港工业纷纷依托港口实现了快速发展,许多有实力的企业也选择港口城市作为发展之地,形成保税港区、港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区等一批新的港口经济增长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肩扛人挑的作业方式在港口十分普遍,港口生产效率很低。改革开放以后,港口行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港口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还涌现出了许振超、孔祥瑞等新时代的杰出工人代表,电脑操作成为港口寻常工作方式。我国主要集装箱港口的装卸效率屡创新高,部分主要港口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