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郎酒设局?著名教授丁学良“被提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 01:4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李江涛发自北京

  丁学良一贯反对“学术腐败”,他在一个讨论中称:“大部分学术骗局都是背后有看不见的利益勾结……就是北京人所说的‘托’……现在很多人谈学术腐败,动不动就用道德来分析,其实关键是经济利益。”

  从8月下旬开始,网络上的两件事让“丁学良”三个字再度成为“热词”。

  先是8月19日,央视一套访谈节目《我们》的主持人兼制片人王利芬发表博客《丁学良先生不受〈我们〉栏目欢迎》,其文披露了著名学者丁学良在节目录制现场“发飙”、“耍大牌”;接下来的8月20日,几家媒体发布题为《“汉孰与我大?”丁学良提问郎酒》的一次“研讨会实录”,从而引发争议,有与会专家指出丁学良根本就没有在会上提问。

  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教职的丁学良素以“敢言、批评”著称,他曾发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观点,一度引起业界大哗。此次被央视主持人指责“耍大牌”及在研讨会后被指“制造假提问”,引发舆论强烈猜测,一时间网评不断。

  主持人写博

  丁学良在录制现场“发飙”

  8月20日,一则博客迅速窜红网络。

  央视一套访谈节目《我们》的主持人兼制片人王利芬在博客中一一列举了学者丁学良在录制节目中的过激行为,并称其“牛气”、“不怎么友善的较真眼神”、“较凶狠的眼神”、“旁若无人的背影”,这些形象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王利芬博客显示,8月19日,《我们》栏目录制《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一集节目,受邀嘉宾是2009年欧美同学组织的、与国家中组部座谈的国际化高级人才,多是成就斐然,前往演播室的嘉宾近30人,其中就包括丁学良。

  丁学良现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拥有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转型社会、比较发展、大学制度和全球化等方面,论著颇丰。

  王利芬写道:“丁学良先生今天录制的几次发言都是不等别人把一个句子说完他就抢着说。他的声音大,气势也大,发言时走遍全场,别人只好停下让他说下去。事实上,他走后,演播的秩序好了许多……”

  她评价说:“难过的是,作为学贯中西、还在哈佛大学拿过博士学位的一位大学教授竟在大谈创新人才培养时,不知道一个成人在公众场合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礼仪。”王利芬直言:“可悲的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本应最具有人文关怀、人道色彩的特征在他身上不但很难找到,而且是恃强欺弱。”

  8月21日,身在香港科技大学的丁学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有两句话回应此事。我工作很忙,就像一个挑着重担赶路的挑夫,没有时间对路边嗑瓜子、吐口水的人停下来理论一番。最好的澄清事实的方式就是:电视台女士王利芬在“煽动愤青”的同时,把那场电视节目的完整版本从头到我离去的那刻为止,照样直播,一个字、一秒钟、一片段都不要删节,这就够了。”

  丁学良的回应,被网友称为“清高型”。昨天,央视一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照样直播”是不可能的,“我们还要对全国观众负责呢”。

  参加研讨会

  丁学良“提问郎酒”被指造假

  和电视台主持人的口水战刚刚开始,丁学良“提问郎酒”又被指责造假。

  8月20日,位于广州、四川的两家媒体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题为《“汉孰与我大?”丁学良提问郎酒——〈郎酒品牌与企业文化〉研讨会实录》的无署名专题文章,整篇文章是丁学良提问郎酒新闻发言人的50个问题与答案。

  报道称,《“汉孰与我大?”丁学良提问郎酒》是8月16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京组织的“《郎酒品牌与企业文化》研讨会”的实录,丁学良与多名白酒专家应邀到会“研讨”。

  “提问”一见报,同样引发了网络关注。有网友评论称,“在著名学者丁学良教授提问郎酒的50个问题里,诸多问题带有明显的商业炒作意味”,有的问题甚至“很幼稚、很低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在这个“提问”中,丁学良问郎酒发言人“据说辨别茅台与郎酒是让中国白酒专家颇为头痛的一件事,有这样难吗?”“喝郎酒生双胞胎有科学依据吗?”“现在郎酒的包装让人耳目一新,备受消费者称赞。请问郎酒包装设计有何理念?”“能否在汉语里找一些词汇来描述一下郎酒品牌?”

  这些提问,引来网友热议。名为“石金泉”的网友留言称:“丁学良利用学术声誉为企业公关已经迈出了他历史性的一步。”

  日前,与会专家、素有“白酒泰斗”之称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副组长于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在那次研讨会上,丁学良根本没有提问。”

  于桥说:“辨别茅台和郎酒没什么困难。”对“喝郎酒生双胞胎”的提问,于桥直言:“那都是做广告吹呗。”于桥告诉记者:“我们是搞技术的,讲科学就不能掺假,现在整个行业风气不正。”

  一位与会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次研讨会到会人数约为20人左右,“多数是一些广告和策划人员,整个会上几乎都是他们在发言,像于老(指于桥)这样的专家,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会上,“丁学良没有提问郎酒一句。”

  8月21日,会议的主持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研讨会算是一个公关活动吧,丁学良提问的情况,应该向郎酒公司了解。”

  研讨会期间,丁学良并没有提问郎酒,却有“研讨会实录”的50个问题在媒体大幅刊发,这一“实录”何来?几天来,不断有网友直言“造假”。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电话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表示“这是我们企业内部的事情”,之后便立即挂机,对“丁学良是否收取企业好处费及数额”等问题未做任何答复。

  8月21日下午,记者多次致电丁学良,希望就其被指“研讨会提问造假”做出解读,丁学良均以“我要上课去了”及“这个事情现在不说,Iamsorry”大声作答。

  随后,记者致电丁学良任职的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办公室,一女性工作人员称:“丁学良教授就在办公室,他下午没课,今天全天都没课。”

  网友热评

  “精英作秀”引发关注

  一方面是对央视主持人王利芬博客指责的高调回应,一面是对“提问郎酒造假”的低调处理,丁学良面对网络指责的不同态度,成为舆论热议的内容。

  就在王利芬博客指其“发飙”不久,《中国谁在不高兴》一书的作者叶楚华就在博客中“独家”公布了丁学良对王利芬的回应,丁学良指王利芬“工作习惯就是在最好的情况下多假少真,半假半真,在关键的情况下以假乱真……”

  而针对网络指责自己“提问造假”之后,丁学良保持了沉默。

  昨天,多名网友在“丁学良提问郎酒造假”的网页上留言称:“若这个谈话录不是丁学良教授亲自提问所得,丁教授为什么不公开质疑?难道教授就可以这样”被发言“吗?”“央视女主持人斥责丁学良教授发飙,丁教授立即回应,而郎酒伪造丁教授研讨会发言,丁学良为什么不做声?”

  在丁学良以往的言论中,除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观点外,他一贯主张反对“学术腐败”。

  据国内媒体7月26日报道,丁学良在一个“中国的学术腐败还有救吗?”的讨论中称:“大部分学术骗局都是背后有看不见的利益勾结……就是北京人所说的‘托’……现在很多人谈学术腐败,动不动就用道德来分析,其实关键是经济利益。”

  8月21日,网友“汪忧草”在博文《从丁学良教授‘发飙’说起》中评论“丁学良事件”:“我们的有些‘精英’,作秀很在行,但为人处事真的很有问题,求胜心切,趾高气扬,没有一颗平常心。”

  丁学良

  丁学良,出生于皖南农家。后得恩师举荐,赴美国留学,1992年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哈佛大学。

  过去10年来,丁学良从事比较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先后工作于哈佛大学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和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他获得的学术性质奖励和资助包括美国匹兹堡大学“大学校长研究奖学金”、“哈佛大学奖学金”、“福特基金会个人研究基金”、“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北京大学学术交流年度基金”、中国香港“大学研究基金会”等。

  他喜爱红酒、绿茶、古典音乐和经典电影。丁学良现为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立澳大利亚大学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上海:021-61213899深圳:0755-33203568成都:028-86516389028-86740011无锡:15152247316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