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省十年 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梅芳 ★李波/海南报道
1999年,对处于焦虑状态的海南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她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
随着曾带给海南省诸多希冀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海南经济一时变得无比萧瑟。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困境可想而知。
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海南经济欠发达、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和经济总量小。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了关乎海南未来发展的至为关键的一步。
1999年2月,由海南省人大做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1999年3月,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海南建设生态示范试点省,海南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
十年之后,海南应该为自己选择的绿色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感到庆幸:海南在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是全国领先的。
“海南未来真正能给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可能不是工业,不是科技,而是保护和发展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热带自然环境;海南省大特区的探索试验所能引领和示范全国的,应当主要是绿色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生态办主任严之尧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了海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十几年前,房地产业的兴起,曾给海南带来了短暂的繁荣。蜂拥而入的热钱炒热了海南楼市的同时,也灼伤了海南经济。随着房地产业由兴盛急转衰落,给这个风光旖旎的热带海岛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烂尾楼”。
对于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严之尧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使海南经济增长大起大落,海南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护和发展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热带自然资源。
海南省中部地区的保亭县,唯一的一个工业项目就是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水泥厂,在2005年该县筹划将水泥厂的生产能力扩大10倍。如果这个水泥厂扩建成功,保亭县地方财政收入一年最少可增收800万元。但是为了保护中部核心生态区,海南省政府不仅按照生态规划彻底否决了这个项目,而且还关停了原来的小水泥厂。
1999年以来,像保亭县这样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海南省否决了110个。
建设生态省十年来,海南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海南省GDP从1998年的438.9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459亿元,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12.8%。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大关。
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仍然保持良好状况,环境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空气、水体等环境质量处于全国一流的水平。
严之尧表示,海南省经济速度、排放强度,环境质量等数据表明,生态省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初步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进入了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
在海南生态建省的带动之下,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建设。“海南生态模式”得以在全国“复制”。
“海南的星星之火,正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海南在全国带了好头。生态省战略为中国在省域范围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