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扩大到稳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 11:59  《中国投资》

  文/罗云毅

  据统计数据,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如果把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下降3.9%的因素考虑进来,则上半年投资实际增长速度几达39%,全年的投资实际增速很可能达35%左右。从图1可以看出,如果与历史数据相较,这一增长速度比出现高通货膨胀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实际投资增速还要高,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高的,相当惊人。

  与此相伴随,上半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46%,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已远远超过年初5万亿的计划。对投资和信贷的这种高增长态势,当前学界高度关注,温和的学者提出担心出现通货膨胀和过度投资,而“个性鲜明”的学者则已经开始用“融资大跃进”和“融资疯狂”这样的字眼来表达其对形势的判断了。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在政界,也已经有官员公开提出“为了把收支赤字控制在年初审定的范围内,能不能适当减缓某些基础设施投资的速度?”

  在这样的形势和舆论背景下,我们注意到,决策部门关于投资总量政策的提法已经出现了策略性调整,即从2008年11月的“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转变为今年6月17日对下半年工作安排中提出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这就是所谓从“扩大”到“稳定”的调整。对此,我们是十分赞成的。因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投资新政已完全可以从重视扩大规模的数量动员阶段转向高度重视结构调整、重视形成物质资本基础、形成生产能力、突出投资供给效应的阶段。现在的问题是,应怎样理解和实现“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这就涉及到在未来时期投资总量调控模式的选择问题。

  对未来时期投资总量调控的方式,在我们面前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回到传统的投资总量控制模式,即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控制新开工项目和控制信贷供给的方式直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对这一调控方式,人们较为熟悉,也有许多手段,这或许是有利的地方。但同时应看到,这种传统模式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其中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们并不知道合适的、投资规模到底应当是多少。对决策部门刚提出的“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方针,各方面都是可以接受的,但这种稳定增长的速度究竟应当是多少,我们也实在是知之不多。从研究的角度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宏观上的最优投资规模问题。经济学家们多年来对此做了不少探索,但至今未取得什么明显的进展(顺便提一句,虽对最优投资规模问题不甚了了,但世界上不少经济学家对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倒有一个共识,即“高投资,高增长;低投资,低增长”。可惜的是这一判断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学界似乎不大受欢迎)。不知道优化的最优的或者退一步说次优的目标,即调控目标在哪里,但还要去直接调控,这确实是一道难题。

  另一种选择是探索新的总量调控方式。对此,我们曾在以前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三个管住、三个放开”的思路,即“管住货币,放开投资;管住外部性,放开比例;管住国有,放开社会”,其中“管住货币,放开投资”主要是从投资总量调控方式角度着眼的。

  所谓“管住货币,放开投资”,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处理好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的关系。从近期情况看,我们认为,一方面,在CPI和PPI持续数月走低的情况下,对这样的货币和信贷运行态势可以理解为“矫枉必须过正”,因而无可厚非;另一方面,面对投资和信贷的超高速增长,人们开始考虑和谈论通货膨胀问题也很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我们赞成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提法,但在执行力度上或许应当有所调整,适当收缩。就货币政策运行与投资运行的关系来说,无需讳言,前一段时间投资的高速扩张与货币和信贷的高速扩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后者给前者以巨大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将二者从制度上内在地联系起来。我们提出的所谓“管住货币”,就是强调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货币政策的调整仅考虑通货膨胀态势的要求而独立于投资政策和投资态势。因为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应当完全以通货膨胀变化态势为依归,该扩张就扩张,该收缩就收缩。至于对扩大投资规模方针的支持与否则完全是从属性的,第二位的。换句话说,只要通货膨胀控制在既定范围内,即使投资增长很快,投资率很高,货币政策可以保持不变。反之,一旦出现了通货膨胀,即使当时投资率不高,投资增长速度也不尽人意,货币政策也要从紧,以求控制住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在于币值稳定而不在于对投资或消费的支持与否。在这个意义上,一段时间以来货币和信贷运行对投资新政的支持可看作是央行当局为避免通货收缩而实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副产品。所谓“放开投资”,是指在实现管住货币的前提下,对投资总量可以放开,即不再企图控制和调整投资率、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长速度,不再将其作为调控目标。其实,可以想见的是,在管住货币的正常情况下,投资总量的变化只能以国民储蓄规模的变动为依归,而后者的变动态势决定于消费储蓄比例的变动,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因而投资总量的变动态势也必然是相对稳定的。显然,在这样的总量调控模式下,我们就不必再为什么是合适的规模、合适的速度之类的问题感到烦恼了。

  应当指出的是,总结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我们觉得还应把上述“管住货币,放开投资”进一步调整为“管住货币,鼓励投资”。我国是一个具有高储蓄率的国家,在过去相当的一段时间中,我们一方面省吃(低消费率)俭用(控制投资规模),另一方面资本输出的规模越来越大(见图2)。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资本输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按克鲁格曼教授的说法就是我国在某种程度上已落入“美元陷阱”,高额外汇储备面临重大损失风险。另外,尽管我们是“穷人”把钱借给“富人”,人家还不买账,还要我们为其金融危机的发生负一部分责任,说什么“中国高储蓄率助长美国金融危机”(美前财长保尔森语)。从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应当是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一定要争取把自己的储蓄为我所用,而不是借给那些远比我们富得多、发生了金融危机反过来还要我们为其负一部分责任的发达国家。在既定的储蓄规模下,最优的投资规模至少应当是与储蓄相等吧。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鼓励投资,并不是说要刻意地进一步提高投资率,扩大投资规模,而是说要使得我们的投资至少应与储蓄规模相当,要通过扩大国内投资规模消除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的储蓄-投资缺口,使得储蓄全部为我所用。应当指出的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由各方面主客观条件所决定,我国的储蓄率可能在相当时间内保持在高位。因此,如果真地能实现充分利用自己的储蓄,那短期内我国的投资率可能要因弥补净出口下降的份额比现在还高上几个百分点,我们对此要有思想准备。

  资讯

  国务院: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

  7月7日和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

  温家宝指出,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把握好结构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方式。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重点抓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

  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城镇的承载力,充分发挥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政府投资和信贷资金都要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加快制定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措施,有效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打破垄断和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要稳定出口,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今年不宜再加大保增长政策力度

  7月9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下一阶段必须更加重视将“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建议不再加大“保增长”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

  报告指出:货币信贷投放过猛,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操作上出现“过度”宽松倾向;信贷结构不尽合理,过于向大项目、大企业集中,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融资困难;各级政府重视保增长,但结构调整的进展不大。

  全国人大财经委:下半年要优先调结构

  7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委员们指出,保增长、调结构和扩内需是一个整体,在下半年经济工作中要进一步把调整结构、扩大居民消费和促进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

  财政部:下半年财政工作在“保增长”中更突出“调结构”

  7月16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财政经建工作会上表示,下一步财政经建工作要把创新政策、完善机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下半年财政经建工作将着力体现3个结合:一是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切实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在保增长中更加突出结构调整。

  二是应对危机与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要切实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先导产业的支持,及早谋划、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三是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与促进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加快环境资源制度建设,积极推进行业体制改革,促进建立中长期稳定发展机制。

  统计局:上半年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上半年我国在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把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5个方面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抓住机遇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的投资,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抓住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和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抓住机遇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四是抓住机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抓住机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银监会: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7月17日,银监会召开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严守资本充足率底线和拨备覆盖率底线,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对银行业务经营的约束和导向功能。要做好流动性管理,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监测的敏感性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要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强对国家重点工程、中小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重大科技专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对投资性住房要坚持首付高成数、利率严格风险定价和资信严格审查的原则。

  李荣融:央企必须更清醒、更稳健、更扎实

  7月21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央企中标北京“地王”一事表态:“需要央企更清醒,更稳健,更扎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

  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更加突出。

  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李克强: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更加突出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要更加突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发改委:下半年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下半年保增长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一方面,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我国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还会持续。制约内需扩大的因素仍然较多,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效益下滑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要形成稳定的经济回升势头还面临较多困难。

  另一方面,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企业兼并重组仍受到许多制约。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自主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