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政
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6、7两月,更是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是否已经明朗?在工业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还将着力解决哪些问题?8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详细解读。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趋势明朗
今年3月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已经从1、2月份的3.8%,逐月回升到7月的10.8%。李毅中认为,这说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已经逐步见到了成效,我国工业增速下滑势头得到遏制,企稳回升态势已日趋明朗。
李毅中分析认为,在工业各主要门类中,受投资拉动最为直接的是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1—7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其中7月份增长13%;前7个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5.9%,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钢铁、有色金属生产逐步恢复。
鼓励消费、稳定出口各项政策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消费品工业、电子制造业运行状况。消费品工业立足国内市场,前7个月增加值同比增长9.5%,快于工业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外向程度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1—7月增加值同比增长仅0.8%,不过,6、7两个月增幅已回升到6.5%和5.9%。
装备制造业(含汽车、船舶)也表现出较快增长态势,前7个月增加值增速达到10.1%,其中7月份增速达到15.9%。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拉动消费政策产生了显著效果。其中,汽车行业成为上半年工业突出的亮点,前7个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711万辆,同比增长20.2%,产销量连续5个月超过100万辆。
外需萎缩仍是工业“保增长”的最大难题
李毅中说,上半年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运行态势,是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政策效果的综合体现,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首先,外需严重萎缩仍然是工业“保增长”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前7个月我国外贸出口值同比下降22%。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到-1.4%,下半年出口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其次,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一直处在下降区间。1—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2%。
再次,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观,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仍很困难。1—5月,盈利企业盈利额下降17%,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14.3%,亏损面为23%,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此外,产能过剩、增长质量不高、经营方式粗放仍然是影响我国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工业结构调整有六大“抓手”
“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关系上,下半年工业更加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李毅中说。这也是今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工作要点。
工业领域结构的调整,一是行业结构调整,包括提高行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中小企业产业积聚和产业转移;二是企业调整,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股权结构的调整,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以及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等;三是以产品品种质量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
“工业结构调整有六个抓手。”李毅中说。一是抓技术改造。截至8月上旬,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200亿元技改贴息资金,已有1680项通过审核,总投资5625亿元。二是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上半年,电石、铁合金行业已分别淘汰落后产能20万吨和40万吨,炼焦行业淘汰小机焦产能400万吨。三是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目前,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99%,经济总量占60%,吸纳就业近80%,必须协调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四是制定、修订各个行业的产业政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五是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把电子信息技术用在传统产业里去催生新的工业服务业、新的新兴产业。六是大力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品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