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买家狂欢后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3日 20:50  《英才》

  嘉宾

  金岩   石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唐越   蓝山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

  康荣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文|本刊记者 李冬洁           出处|《英才》杂志8月刊

  用“气势如虹”来形容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潮是最恰当不过了。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出走海外已经由零星的个体行为演变成了一股潮流,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交易规模,都创出了历史天量。有外媒称,中国开启了新一轮“并购狂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实际上,自打上世纪中国企业迈出海外第一步起,失意就一直如影随行,最典型的莫过于联想并购IBM中PC业务的欲罢不能,以及TCL的海外惨败,这一轮海外并购潮中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又会遭遇什么样的困境?有了这么多前车之鉴,接下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又该怎么走?

  走出去是大趋势

  《英才》:在三位看来,这一轮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与以前相比,最大特点什么?

  金岩石:此前的并购国家其实并不支持,金融支持也不够,所以成功率很低,构不成浪潮。这次并购潮在这两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支持,海外并购已经不再是企业个体和零星的行为。应该说这是自建国以来真正构成规模的一次,不但雷声大而且雨点也大,雷声是国企并购,雨点是民企并购。

  唐越:这是一个大趋势,是大环境所决定的,一方面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有向外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减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并购的机会。另外,以央企为领头的资源性并购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康荣平:中国经济已经走向国际化,再加上最近一年多的全球和中国的经济变化,使中国原来以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无法维持,那么改变的途径之一就是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或并购。这一轮并购潮最大的特点是并购规模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一起参与。

  《英才》:那什么是中国企业这轮并购潮的最大驱动力?

  金岩石:一是全球性的资产贬值使企业家看到了收购的机会;二是在经济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先行复苏,由于在这次全球经济调整中中国损失较少,我们就有相对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购买力在上升;三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和资产储备在这次海啸当中并没有受到重创,相对于其他欧美国家资产贬值,金融系统受到重创,我们的金融实力还相对上升了;另外,还有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所以从这几方面来看,这次并购潮是顺理成章的。

  康荣平:资源性的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动机不一样,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战略,而制造业的企业并购动机是有的要技术,有的要渠道,有的要品牌。

  《英才》:有观点认为,目前国际形势还未稳定,而长远的战略谋划远比突然出现的机会重要?

  金岩石:并购其实就是企业换血或者服药的过程,做得好“母子”自然平安。从我从前参与的并购来看,所有的并购都是机会,它不像是在超市购物,什么时候都可以买,还可以等着打折。现在的时机正好,国际并购主要靠机会,这是天时,地利只有企业家才能知道,人和主要是指企业家与被并购方的管理团队合拍。

  败案缘于短视

  《英才》:以前中国企业进行的并购大部分都失败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金岩石:前些年大部分的并购都失败了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中国企业以前海外并购存在五大先天缺陷:一是没有金融支持,反而会有金融扼杀,比如中国收购了一家外国企业之后,三个月之内就会面临这个企业原来的银行授信突然取消,这时外方银行就会要求中国的金融体系参与进来,如果不参与就不提供资金,这就把企业在很短的时间逼入绝境。过去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失败多数都是死于金融扼杀;二是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三是决策失误;四是整合失败,像TCL;第五是经营上的问题。其实主要是前两个原因。

  康荣平:失败的案例一般都是因为战略上的短视,没建立长期的全球战略,不是一个长期考虑下的结果,像联想和TCL的并购都是应急的,收购完了才在全球招聘国际化人才,这不就表示企业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吗?

  《英才》:那现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上述情形有什么样的变化?

  金岩石:最大的改善是企业的实力相对大幅提高,并且有国家的政策性支持和金融体系直接和间接的支持,比如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可以把企业的信用从本土延伸到海外,而且外国银行对中国也不像以前那样严酷,国外金融扼杀相对少了一些。这是这一轮海外并购最大的改善。

  唐越:现在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了,并购失败其实也不止中国企业,国外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所有的并购都是有风险的,现在只不过是能力比以前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大了。

  央企民企谁会赢?

  《英才》:这轮并购中,国企尤其是央企和民企海外并购的优劣势表现在哪里?

  金岩石:央企的优势是可以动用国家信用,比如中铝收购力拓,按照中铝本身的实力,难以和力拓达成收购意向,但它有国家支持。而央企收购失败也是因为这一点,因为加入了政府行为,所以对方的防御性更强。民企的优势是灵活,它的并购是纯粹的企业行为,但民企的劣势显而易见——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同时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目前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这仍是民企海外并购最大的瓶颈。

  康荣平:央企海外并购优势是有充足的资本,民企的行为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央企的劣势是行为不够市场化,民企的劣势经常筹不到钱。

  《英才》: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一轮海外并购潮央企成功的概率高,还是民企的概率高?

  金岩石:从数量上看,未来绝对是民企成功的胜算大些,其实国企并购的意愿并不足,如果政府没有想法,国企自身的动机是非常弱的。海外并购涉及的风险之大是一般国企领导人不愿承担的。

  《英才》:对于未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还需做足哪方面的功课?

  金岩石:目前,中国经济非常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经济,而发生的并购也与日本在70年代大规模的海外并购非常相似。虽然人们都记着日本当年收购洛克菲勒中心,收购好莱坞制片公司,变成了历史的笑话,但实际上这两大并购败案背后还有成千上万成功的并购。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总结日本70年代到80年代末海外扩张的经验,既要看到中小企业成功的并购经验,又要看到超级企业当时盲目扩张带来的恶果。此外,我们还必须构建一个市场化的海外并购的金融平台。

  唐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自身的管理能力,特别是管理海外资产的能力,还有风险对抗能力,因为并购涉及到要用中国的现金流去贴补国外的经营。因此要做好准备,假如并购不成功,就要亏得起,不会伤筋动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