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官方的达沃斯的吸引力为啥这么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 17:26  大连晚报

  眼下——开会难,开大型会议更难;召集国内会议难,召集国际会议更难;召集平民百姓开会难,召集“大腕”开会更难;召集会议难,让人主动参与更难。

  然而,这些“难”在“达沃斯”组织者看来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于是不断有人发问:30年来,上千名国际政要和业界巨头,每年不顾旅途劳顿,自掏腰包,定期赶赴一个遥远的会场,“达沃斯”的魅力何在?

  施瓦布发起世界经济论坛时,“达沃斯”就被定义为“非官方、非正式”的。与会者可身着便装,不系领带,而且可以携带家属;与会者可以随意发言,组织者不做录音,不做记录。与会者中虽然不乏国家行政首脑,但在会间,只做探讨,不做决策。对此,组织者的解释是:尽最大努力让与会者们“放松心灵,解放思想”。

  关于“领带”这一细节,组织者们只是倡议与会者不系领带,而不是强求一致,那样也不符合“达沃斯”精神。施瓦布说,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有的“正式”一些,有的更随意一些。一般情况下,与会者们70%不系领带,30%系领带。但随着参会次数的增加,人们变得越来越随意了。这种随意不仅限于系不系领带。而是反映在平时的许多细节中。2007年记者到达沃斯总部采访时,深切感受到那里的工作人员(许多是中国人)随意而不失礼的独特气质,令人难忘。

  然而,仅仅是形式上的轻松,尚不足以说明“达沃斯”的魅力。重要的是会议议题的选择总是紧扣“前沿、紧迫、深奥”6个字,让与会者们通过4天的“碰撞”,来“触摸世界脉搏”;而与会者们所处的地位、拥有的信息,以及思想深度,都极为有利于“各取所需”,不枉此行。事实上,通过在“达沃斯”的相互沟通,一些诸如种族冲突、地区矛盾和经济利益之争等复杂的现实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达沃斯”同时也给会议的组织者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记者 张晓昭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