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经济述评之八:从“不差钱”看中小企业“融资难”
经历了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如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向钱看”:看4万亿元政府投资的去向和效应,看浴火重生再发牛威的A股“不差钱”行情,看通胀预期升温后百姓手里的钞票如何保值,看“融资难”困境中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此刻,国人对资金的关注度之高可谓空前,而不同企业间资金宽裕与紧缺并存的矛盾更令人困惑。
天量信贷下“融资难”涛声仍旧
资金是保障经济运行的血脉,应对金融危机尤其如此。上半年,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元,超过了建国60年来任何一年的全年信贷投放总量。但市场中不同类型经济实体的受益程度却是苦乐不均。流动性持续宽裕中的“国进民退”、“大富小贫”,使得国有企业可以一掷千金上演“惊天大戏”:不久前就在京城,中电集团与北京富力城为争拍1.51万元/平方米的“广渠门外10号地”战得不可开交;随后,中化方兴又以1.6万元/平方米的天价拍得“广渠路15号地”,跃升为新“地王”。与此同时,众多的中小企业却都在为资金紧、融资难所困扰。
从各地统计调查部门提供的企业景气调查报告看,当前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及融资难的状况仍普遍存在。此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陆续投放的天量资金对改善大型国企资金状况确有积极成效,但许多中小企业正为“融资难”叫苦不迭:一是信贷资金没能到达最需要救助的困难企业,二是中小企业“贫血”症状依旧未改。来自天津的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88.6,低于上季度0.7点,在8个企业景气分类指标中,是唯一上季度指数有所回暖而本季度又现徘徊的指标。四川省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二季度也微降0.3点,为80.2点,在轻度不景气区间向下运行。山东省二季度投入的资金对大型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型企业融资指数为118.6,比上季度提升17.3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则相对低迷,指数为76.2,比上季度仅提升0.5点,落后大型企业42.4点。
大型国企扎堆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凸显“差钱”。在辽宁,二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76.4,仍处在低景气水平。其中,中小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67.7,比一季度略高0.9点,同比下降9.7点。在吉林,二季度全省工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77.4,比一季度略降0.8点。在黑龙江,二季度全省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82.1,比一季度提高1.6点,继续在非景气区间运行;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74.4,与一季度持平。更令人惊诧的是: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资金供给上差异悬殊。中小型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和融资景气指数分别比大型企业低74.3点和79.0点。
政策传导阻滞形成融资瓶颈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为抵御金融危机,实施了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巨额货币投放量使企业流动资金及融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毫无疑问,当前的信贷资金供应量之充足是史无前例的。在此背景下,大企业如鱼得水,中小企业却深感流动资金吃紧,反差之大出人意料。二季度,湖北省大型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回升至111.8,小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反而降到68.7,竟成了近年来流动资金最为紧缺的时期。为此,企业强烈呼吁金融机构研究可行的办法,在降低风险的同时,给予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平等的融资待遇,以改善其发展环境。
那么,是什么因素构成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各地企业纷纷反映:“贷款门槛太高”,“贷款手续繁琐”,“审核周期过长”,“对亏损企业不提供贷款”,“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地方担保机构发展滞后”……诸多因素阻碍着市场资金流向“贫血”最严重的中小企业。其间,金融机构梗阻、担保机制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渐成顽症,使各级政府扶持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救助措施很难在中小企业兑现。
以上海为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中央财政和上海市政府均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最近对企业的专项调查却显示:中小型企业对政策措施的知晓度较低,近七成的小型企业反映,未享受到国家和本市的扶持政策。小型企业尤感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在融资优惠政策方面,53.2%的中小型企业认为“没有受益”;在融资环境方面,在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中,有32%认为“融资渠道畅通、但融资成本没有下降”,15.2%认为“融资成本降低、但融资渠道仍然不畅”,23.9%则认为“融资难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大小企业融资待遇冰火两重天,直接导致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幅度的巨大差异,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当成为目前乃至今后货币投放政策调整的重点。
中小企业缺位 难保经济稳增
进入二季度后,得益于宏观政策的持续稳定和资金面的宽松,我国经济加速企稳回升,各地企业景气指数普遍高涨,企业家信心指数亦大幅上升。要保持这来之不易的可喜局面,促进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当务之急,须从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因为,在经济爬坡的关键期,中小企业缺位,带来的诸多隐患定会在日后显露无遗。眼下就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中小企业融资难或将拖累三季度的经济爬坡。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雪中送炭,积极输血,无疑是在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基。而见死不救或任其自生自灭,从长远看,会严重削减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从眼前看,将直接危及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在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数量居多的浙江省,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为资金紧、融资难所困扰。据调查,二季度,浙江省中小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105.8,比大型企业低17.7点。中小企业占比较高的批发零售业、信息IT业、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融资景气指数分别比一季度下降2.8、3.1、8.1、1.4和9.2点。受此影响,不少企业并不看好下季度的生产经营走势。统计部门已发出预警:三季度该省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景气指数将分别较二季度回落9.2、7.2、5.6和3.7点。
―――中小企业融资难势必影响就业、缩减内需。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有活力,则就业率上升;中小企业萎靡不振,难免减薪裁员,不仅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还会让不少家庭因收入拮据而降低消费需求。在二季度的企业景气调查中,广东有不少企业反映,当前生产经营不景气,企业虽实行不主动裁员,但因利润下滑,职工收入下降,企业员工主动辞职现象增多,给社会就业带来新的压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利于拉动投资“保增长”。在外需不足、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保增长”更多的是通过加大投资来实现的。虽说大型国企危难当头可以挑大梁、担当投资的主力军,但终非长久之计。当前急需通过政策调整,拉动民间投资迅速跟进。然而,现实矛盾是资金不足束缚着中小企业的手脚,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存立命。大多数中小企业连正常运作的资金周转都困难,更不要说主动增加投资了。二季度,江苏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36.2,比上季度大幅攀升45.3点,而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仅为88.7,仍处于非景气区间,仅比上季度回升5.1点;大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24.1,比上季度上升35.6点,小型企业则相形见绌,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00.2,仅比上季度回升7.6点。在这个现实背后的资金状况是:二季度大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112.3,而小型企业仍徘徊在非景气区间,为82.8,且预期指数无明显回升迹象。
事实上,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在投资和用工需求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他们恰是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害深重、复苏迟缓、急需扶助的经济实体。在举国上下全力扩内需、促就业、保增长的今天,我们必须把扶持、拯救中小企业放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去认识,在政策和资金上及时向其倾斜,让这部分企业在经济复苏中早日发挥优势。 (中国信息报记者 钟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