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陷纷争 10年间三大投资撤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00:27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煦 张伟/黑龙江五大连池、哈尔滨报道

  五大连池,20多年前曾经因为“矿泉水”而闻名全国。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第一瓶瓶装矿泉水就产自五大连池,当时是1980年,与分别于1996年、1997年才进入饮用水市场的娃哈哈和农夫山泉相比,无疑是先行者。可如今,在全国各大矿泉水品牌在市场蜂拥而起之时,五大连池矿泉水却还没走出家门口——在黑龙江省以外,人们甚至还不知道有五大连池矿泉水。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矿泉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问题就被当地政府所重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当地政府就先后引进阿钢集团、浙江金义集团和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等注资打造矿泉水产业,但是,终因各种原因,几家企业先后撤出。

  “多年来,围绕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的问题,政府、进驻的大企业与小水厂之间争端不断,相互之间的恩怨俨然成了社会上的‘江湖’恩怨。”五大连池一家矿泉水厂的厂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好水为何没有好生意

  自1980年第一瓶矿泉水灌装成功至今,五大连池矿泉水已有28年的开发历史,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据介绍,五大连池地区现有7家矿泉水生产企业,年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其中五大连池风景区内有5家矿泉水生产企业,2008年矿泉水产销量仅为3.5万吨,市场范围也主要是黑龙江省。而在2007年,我国矿泉水行业产销量第一名企业(四川蓝剑)的成绩已达到44万多吨。

  五大连池泉山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泉山公司”)副总经理杨清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己现在经常琢磨一件事:给公司生产的矿泉水改个名字。

  “都叫‘矿泉水’,但我们的矿泉水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不能让消费者继续误解下去。”在杨清彬看来,五大连池的矿泉水被卖贬值了,“做死了”,最关键原因就是“叫‘矿泉水’叫的”。

  杨清彬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市场上大多数的瓶装水。“在许多消费者印象中,塑料瓶装的,不含气的水,就是‘矿泉水’,1块钱1瓶。纯净水是‘矿泉水’,矿物质水也是‘矿泉水’,蒸馏水也是‘矿泉水’??都叫‘矿泉水’,怎么区别我们和他们?”

  五大连池矿泉水究竟有什么不同?

  据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下称“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介绍,五大连池的矿泉与法国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齐名,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泉水来自地下几百万年前花岗岩深层的原生水,内部的二氧化碳气体经地下火山受热释放,再历经70年的矿化过程才形成。

  据原国家水利电力部水文局、黑龙江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五大连池矿泉水属铁、硅质,含锶及溴、碘、锌、钴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的重碳酸镁钙型碳酸冷泉,系我国少见的珍贵天然矿泉水,可作为生活饮用和医疗泉水开发利用。五大连池矿泉水曾被指定为中南海紫光阁接待外宾的特供饮品,以及中国乒乓球队的专用饮品。

  “前些年,在哈尔滨,能喝上五大连池矿泉水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地的一位矿泉水企业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按化学成分分类,五大连池矿泉水以复合型为主,主要分为重碳酸盐—碳酸矿水(下称“重碳酸水”)和偏硅酸水两大类。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重碳酸水,二氧化碳含量高,俗称“含气水”,是当地企业多年来生产矿泉水所用的主要原水,主要产自五大连池的南、北饮泉,且流量有限,两泉的日流量共计约300吨。经记者观察品尝,这种水最大的特色是“含气”,有明显的小气泡,口感类似于无味的汽水,具有刺激性。

  而偏硅酸水,因为在口感和视觉上并没有独特之处,多年来被开发利用的不多。据当地一些厂家介绍,2007年前,这种水主要被用来做桶装水,利润很低,市场也不大,而且竞争激烈。近年来,一些当地企业逐渐尝试、重视开发利用偏硅酸水,但占比依然不高,以偏硅酸水为原水的矿泉水约占五大连池矿泉水总产量的30%左右。

  泉山公司是当地矿泉水企业中的佼佼者。据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网站资料显示,泉山公司成立于1988年,固定资产20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据公司副总经理杨清彬介绍,泉山公司目前生产的都是以重碳酸水为原水的矿泉水,年产量20万箱,年纯利润在一百万元以上。以330毫升的瓶装水为例,一箱24瓶,出厂价为35元,在哈尔滨市场的零售价格为每瓶2~3元左右,而市场上的其他品牌矿泉水每瓶零售价格只有一元左右。

  “企业生产矿泉水这10多年,并没有太大的发展。2000年,我们的年产量是10万箱,但利润点比现在还要高些。市场扩展也慢,主要市场还是黑龙江的哈尔滨,销售对象主要还集中在酒店和政府会议。四年前,我们在北京开始设点销售,1箱八九十元,但销售情况一直不太好,在酒店也卖不动,消费群体主要还是些回头客,来过五大连池,知道这个水好的。”

  杨清彬认为,五大连池矿泉水卖贬值的关键原因就是“矿泉水”这个名字,定位没定好,无法和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瓶装水进行区分。“我们做市场调查和推广时发现,经常有消费者喝了一口我们的水,无法接受,怎么这个味道?以为我们的水坏了。”

  以五大连池重碳酸水为原水生产的矿泉水,在瓶装水市场中,价格高、口味迥异,尤其是玻璃瓶的矿泉水,打开一段时间后,因为氧化,会沿着水线,在瓶壁上形成一圈白印,显得很另类。

  “得想办法起个别的名字,不让消费者误解。前两天在办公室,我想,要不,叫‘药泉水’?但上网查了查,注册不了。”杨清彬说。

  然而,五大连池的好水没卖出好价钱,似乎不单是“起名字”的问题。

  几起几落的“统一开发”

  如何将五大连池矿泉水做大做强,包括企业、政府在内,都在进行着思考和探索。多年来,当地政府的思路是通过招商引资,统一开发,规范市场。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政府机构是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

  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的前身是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由黑龙江省政府委托五大连池市(县级市)代管;2000年10月12日,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撤销管理局,成立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隶属黑河市(地级市),由一名专职副市级领导任主任,管委会被赋予相当于县级政府的职能。

  据一位当地企业家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五大连池市学习南方,搞乡企,要求每个市属单位和乡镇都要办矿泉水厂,没这个思路就换负责人,叫‘不换脑筋就换人’,于是各家单位纷纷投资办厂,好多企业都是几家单位联合办的,每家企业的投资都在七八百万。”

  据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最多时,设在五大连池的矿泉水厂达23个,品牌达27个。“这些水厂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自为战,加之重复建设,资金分散,便形不成规模。而且,因一家出资宣传,众家受益,谁也不肯在宣传上投入。”

  2000年年初,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宋法棠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认为:走重组联合之路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后,黑龙江省把五大连池矿泉水列为继煤炭、木材、粮食、石油之后第五大资源开发项目,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领导小组。五大连池矿泉水的资源管理也由五大连池市升格为由黑河市统一管理。

  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外宣办新闻部主任雷景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五大连池矿泉水要想做大做强,只有统一开发这一条出路。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为此提出“五统一”,即:统一商标、统一价格、统一市场、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

  积极对外招商洽谈,引进资金技术,建设大规模企业,实现矿泉水的产业开发,从而进一步扩大天然矿泉水生产规模,使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成为地方政府的明确思路。

  10年间三大投资者进入又撤出

  事实上,为把五大连池矿泉水产业做大,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黑河市就在五大连池风景区成立了中美合资五环矿泉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直接隶属于黑河市政府协调管理,注册资本5003万元,生产的“五大连池”牌天然含气矿泉水曾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但因种种原因,该企业最终停产。之后美资撤出,五大连池政府方面接管该企业。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为了重新开发水资源,使五大连池矿泉水开发实现集团化、规模化,1998年6月,黑龙江省阿城钢铁集团公司与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市正式签订了合同开发矿水项目的合同书。当时约定项目总投资8008万元,其中阿钢集团投资3005万元,为第一大股东,当时预计新组建的公司一年产值可达26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

  但经营不到两年,阿钢集团就撤出了。至于撤出的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五大连池当地矿泉水企业负责人分析说,阿钢集团是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单一,另外,从生产钢铁到生产矿泉水,跨度太大。做矿泉水市场关键在销售,缺少做矿泉水市场的经验是其撤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阿钢撤出之后,政府又引进了第二家大企业。

  2000年2月27日,浙江金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金义”)与黑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协议约定,黑河市政府将所属的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新组建的浙江金义集团五大连池矿泉水有限公司(下称“金义矿泉水公司”)由浙江金义控股,占股份51%,政府下属的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股份公司占股49%。协议同时承诺,由浙江金义投资2亿元,开发五大连池矿泉水及相关资源,协议约定,黑河市政府与浙江金义共同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对原有23家矿泉水企业进行整合。

  随后,黑河市政府组织工商、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物价、地矿、环保等部门对17家矿泉水企业关停整改,保留下来的只有6家。

  但尽管花了大力气整合,2002年5月,金义矿泉水公司还是解体,浙江金义全面撤出在五大连池矿泉水的经营。

  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向本刊记者解释说:“经过两年多的经营,浙江金义方因种种原因没有采取对当地企业进行整合和兼并的经济手段,所以企业发展受限,最主要的是浙江金义在资金方面优势没有体现出来,以至于最后离开五大连池。”

  似乎是吸取了前两次招商引资的经验教训,为了便于对五大连池南北饮泉矿泉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五大连池风景区国土资源局在2003年3月14日成立了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矿泉水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五大连池水开发公司”)。该公司董事长由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王佑信担任,总经理则由五大连池风景区矿泉水管理站经营部副总经理范洪波担任。

  2006年7月,五大连池水开发公司委托黑龙江省国土资源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对五大连池南北饮泉重碳酸矿泉水资源量配额经营权进行公开挂牌出让,出让条件明确规定:竞买的企业必须具有一次性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开发五大连池矿泉水的能力,并要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竞买保证金到账凭证方可办理竞买手续。

  当年9月7日,黑龙江哈药集团制药六厂(下称“哈药六”)以1620万元摘牌,哈药六和五大连池水开发公司签署经营权出让合同,合同约定,经营权有效期为10年,第一阶段哈药六投资1620万元,哈药六取得经营权经过三个月的过渡期后,有权停止向当地矿泉水生产企业定量供水。

  记者在五大连池南药泉风景区内看到,当地矿泉水企业购买水源地就在风景区中心位置,由风景区国土资源局下属五大连池水开发公司统一设置的水罐对矿泉水水源进行接入并短暂储存,然后供应当天去购买水源的企业。“水罐旁边的办公室能控制水的流量和防水数量,那里面有水闸,各企业每天去拉多少水源都在办公室统计。”一位当地矿泉水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哈药六签订合同以后,当地矿泉水企业都购买了哈药六的水票。

  控制了水源,按理说水资源的开发应该大有可为。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当时发布的信息显示,哈药集团将投资10亿元建设一座现代化矿泉城,“重新构建新的矿泉水生产格局,较快地形成五大连池矿泉水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但如今,矿泉城似乎也成了泡影。“我们又在最近换了新水票,新水票要到五大连池水开发公司购买,价格还是和原来一样。”本刊记者7月初赴五大连池采访时,上述矿泉水企业负责人如是说,而换水票的原因是“哈药六撤出了”。

  记者在五大连池采访时,通过多个渠道获悉,哈药六已经撤出,双方的合作关系已经终止。

  “水的事很简单,被人为整复杂了”

  对于各外来企业的轮番登场、撤出,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各种解读。本地矿泉水企业对政府招商引资进来的大企业们大都评价不佳。

  “(外来企业)他们绝对不是正常企业行为来做这个市场,不是想把矿泉水做强做大。浙江金义进入后,由政府官员陪着到我们厂来,直接说要收购我们,要对我们企业进行评估。话没有这么说的。我们说:你凭啥收购我?我还想收购你呢!他说的就不是谈生意的话!”一位五大连池当地矿泉水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几家大企业过来后,实际投入情况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好,就是利用原来的厂房设备维持着,维持原来的生产模式,和当地的小厂差不多,这不是耽误事嘛!他们就想让政府把市场强制性统一,但政府不可能这么做,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就撤了。”

  而对于外来企业的进入和撤出,地方政府和外来企业则不愿过多的提及。

  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书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哈药六属于正常撤出,该公司觉得进一步开发五大连池矿泉水会受市场影响,因为现有企业规模都不大,品牌很多,对品牌整合有难度才决定撤出的。至于哈药六的实力,在开发五大连池矿泉水方面,“完全没有看出来”。

  哈药集团宣传部一位姓高的部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哈药六撤出五大连池一事已经有多家媒体要求采访,“集团领导对于此事现在还不想说,等到时机成熟时,会将事情真相告知媒体。”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当地矿泉水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水的事很简单,被人为整复杂了。我们也盼着做大做强,政府招商进驻大的大企业做起来,我们都受益,至少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五大连池矿泉水的品牌,我们的销售额也会大幅上升。政府可以引进大企业,但政府不要参与。应该让企业和企业对话,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五统一’就是政府参与。浙江金义来之后,我们想在北饮泉做广告,政府都不让做。‘五统一’,首先要解决现有企业的出路问题,然后才是下一步的事。”

  而浙江金义进入后,当地政府对17家矿泉水企业的关停整改,更让许多企业不满。据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外宣办新闻部主任雷景富介绍,当时被关停的是规模比较小、生产能力不强,不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

  五大连池矿泉水银池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银池公司”)总经理刘思佳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该公司前身是五大连池市政府农业开发办创办的雪莲矿泉水厂,后改名石龙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投资300万建成投产后,当年的销售额就在200万元左右,刚刚生产两年,就被政府责令停产。

  “我们企业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合法的营业执照,产品也是经省技术监督局抽检合格的,竟然被政府强行关停。被关停后,我们多家矿泉水企业找到政府,要求恢复生产,都没有得到答复。”刘思佳说,2004年,他又重新申请营业执照,并改为现在的厂名,开始重新生产。他说,被关停的4年里,自己的损失“无法计算”。

  据记者了解,像刘思佳的企业还算是幸运的,很多当年关停的企业,大部分到现在依然没有重新生产。2005年8月,在多次与政府相关部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4家被关停的矿泉水企业决定起诉当年进行关停整改企业的7个政府职能部门。被关停企业之一,天泉矿泉水有限公司负责人蔡长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案子到现在还没有最终的结果。

  哈药六对南北饮泉的垄断也让很多当地小企业不满,因为此举对于主要以重碳酸水为原水的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一位矿泉水企业主气愤地说:“他们这是想把我们直接‘掐死’!”

  据知情人士介绍,2006年哈药六的合同签署后,多家企业多次找到黑河市政府进行交涉,最终,取得南北饮泉暂时维持供水的结果。

  2007年7月27日,哈药六五大连池矿泉水有限公司在五大连池南、北饮泉贴出公告,称:因公司矿泉水生产扩产,现有南、北饮泉重碳酸矿泉水资源量已经无法满足我公司生产需要,为此公司决定:从2007年8月16日起停止向矿泉水生产企业供水。

  当地矿泉水企业再一次向当地政府甚至省政府、中央有关部门政府反映情况,供水随后再次恢复。

  一位当地矿泉水企业负责人有些得意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想把我们挤出去,你看看,现在谁走了?”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处非煤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五大连池矿泉水资源在世界上也非常稀缺,储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无限量开采,水是可以开采,可是含矿物质成分就会不足,所以如何合理开发,需要当地政府有序规划,有组织有步骤进行,“我们现在也对五大连池矿泉水资源根据有关规定限量审批开采,并适时进行监督。”

  谁能一统江湖?

  2009年7月初,记者在五大连池采访时,据当地人介绍,哈药六完全撤出五大连池十几天后,另一家企业——北京秦龙集团已进入。

  面对记者提出的了解北京秦龙集团投资矿泉城相关情况的要求,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外宣办新闻部主任雷景富非常谨慎,他反复地问记者:“你们怎么知道的?我们没对外发布过。合作的事,细节我们都不太清楚,所以不方便透露。”

  但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网站上显示,由北京秦龙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五大连池矿泉城项目已进入实质阶段。项目已被列入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112个重点项目之一。

  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书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秦龙集团的进入也是管委会招商引资的成果,一期工程现在已经开工建设,现在正在订购设备、设计厂房,预计一期建设成年生产能力40万吨生产规模的工程。

  截止发稿,记者未能与秦龙集团取得联系。

  对于新的这家大企业的进入,当地矿泉水企业反应不一。

  有的认为,做自己的事,不关心秦龙集团进入的事,“我们不反对大企业进入,也不反对统一开发。现在五大连池的企业,每家都报好几个品种,玻璃瓶、塑料瓶都有,而且还不是一个规格的。如果真想做好,引进一个大企业或者大财团,他不用建厂,我们作为他的生产基地,只负责生产不同品种的不同规格,品牌就一个‘五大连池’,他们成立销售公司统一销售,也容易控制价格和成本,销售渠道也能完善一些,这不就好了吗?”

  有的则认为,重碳酸水再有10年也发展不起来,消费群体太小,就应该小型企业来干,产品质量覆盖本省就行了。“本省就是哈尔滨市场,其他市县也够呛。大厂来投资,谁投谁赔。五大连池矿泉水发展到今天,就是我们小企业付出的心血。”

  有的则有些担心,不知道新一轮的招商引资,会对他们采取什么措施。“不管怎么样,政府应该对所有的企业公平对待。”

  记者在五大连池采访时发现,市面上卖的价格最高的瓶装水,竟然是以偏硅酸水为原水生产的苏打水,1瓶售价5元-6元,而一直备受推崇的重碳酸水的售价仅为2元-3元。

  对于这一市场现象,许多当地人不以为然。据他们介绍,这是概念炒作的结果,“前两年,有人在与五大连池挨着的克东县搞了一种苏打水,然后在媒体上不断宣传,炒作了起来,卖的还不错,所以现在我们这边也有人开始做苏打水了。”

  至于自己为什么不掏钱做宣传,一些接受采访的企业家坦陈,在宣传方面,大家都靠都等,资金实力有限。这种现状,和2000年前后有23家企业时情况一样。“一家放炮,七家听响。谁愿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