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现“苗头” CPI三季末触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 03:0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曾春发自北京

  央行二季度经济形势研报精要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趋于恢复

  从趋势看,GDP环比最低点出现在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开始回升,二季度持续回暖;GDP同比增速在今年二季度开始反弹。环比增速相比同比增速能更早一步反映经济回暖势头。

  二、CPI同比底部震荡,PPI显现走稳迹象,CGPI降幅继续扩大

  三、工业生产回升加快,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四、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反弹,出口增长乏力

  五、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财政盈余下降

  六、货币供应量增速快速上升,贷款大量投放七、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1.经济增长趋势: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与先行合成指数目前仍处下降阶段,但降幅减小,显示出未来经济企稳的趋势,前者更显示出经济的回升趋势(见图1)

  2.物价发展趋势:CPI先行合成指数目前仍处下降阶段,显示物价水平下降趋势在近几个月会持续,一致合成指数则显示,CPI会在今年三季度末触底(见图2)

  3.信贷发展趋势:目前,促进信贷投放同时存在推动和制约两方面。推动因素主要有三——经济逐步回升,新建投资项目还将陆续下达,楼市资金需求可能继续上升。制约的因素主要有四——票据融资置换为中长期贷款空间较大,上半年贷款有一部分没有实际使用出去,项目开工节奏或较上半年放缓,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及风险管理加强。

  “通胀预期有所显现。”这是今年以来,央行首次确认存在通胀压力。

  昨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指出,全球商品市场整体呈现触底回升之势,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同时,国内需求继续回升,流动性持续宽裕,通胀预期有所显现。

  经济现企稳回升

  从上半年的各项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经济呈现复苏的势头。

  据央行调查统计司测算,季节调整后的GDP环比折年率二季度为14.9%,比上季高6.4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3.7%的最低点高11.2个百分点。据了解,季节调整后的GDP环比相对GDP当季同比增速平均先行1~2个季度,更及时地反映出经济回暖的势头。

  此外,从报告提供的经济景气指数看,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目前仍处于下降阶段,先行合成指数也处于下降阶段,但降幅减小,显示出未来经济企稳的趋势。

  上述央行报告亦显示,2009年二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一季度的负15.6%收窄至负8.9%,出现了较大幅度反弹。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对经济走势看好,但央行的数据只是针对大企业,除钢铁、能源等部分行业因受国家政策带动,发展比较好外,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是不太乐观。

  对此,央行也表示,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下一阶段,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促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CPI三季末将触底

  尽管上半年经济开始复苏,但是内生和外来压力随之而来的通胀预期也开始加剧。

  由于国内需求继续回升,流动性持续宽裕,央行认为通胀预期有所显现。数据显示,6月末,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24.8%和28.5%,货币流动性显著增强。而今年以来,随着贷款持续大量投放,贷款增长速度和新增额均创近年来最高记录。

  与此同时,央行测算的CPI先行合成指数目前仍处于下降阶段,显示物价水平下降趋势在近几个月仍会持续。但物价一致合成指数的预测也显示,CPI会在今年三季度末触底。“总体来看,CPI将会在下半年走稳,存在反弹可能。”报告指出。

  另外央行还认为,全球商品市场整体呈现触底回升之势,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输入型”通胀是指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增加,也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

  今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大幅上扬,对此,有市场分析认为,鉴于大宗商品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国外输入型通货膨胀有可能在明年重演。

  针对央行的这一表态,鲁政委认为,央行提出通胀压力增加,实际上是以一种前瞻性的态度看待未来经济发展,现在物价仍在下降,通货膨胀只是未来可能存在的一种趋势而已。预计要到第四季度,CPI和PPI才有可能出现正增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亦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通胀预期比较大,但是从长远来看,通胀压力并不是特别大。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