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动态分析,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减税的规模将越大。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会计报》创刊一周年暨2009中国财会论坛上说减税规模的扩大推动了经济复苏
高红海
本报讯 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据初步测算,按照静态分析,仅今年的减税总规模就大约在5000亿元左右。而按照动态分析,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减税的规模将越大。”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会计报》创刊一周年暨2009中国财会论坛上,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表示,“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我们减税规模已经有所扩大,这和经济复苏有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财政部出台了很多税收政策,下调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调整了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房地产印花税等,连续7次调整了出口退税率,调整了针对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的所得税政策以及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调整了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推出了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税收政策,调减了车辆购置税率,延续了就业的税收扶持政策,进行了成品油税费改革,调整了烟草的消费税政策等。
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结构性减税政策对促进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结构性减税政策扶持的范围越来越广,组合运用的优惠工具越来越多,具体牵涉到的税种越来越多,税收政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史耀斌称。
“这些结构性的减税政策,体现了我们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原则。”史耀斌表示,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从来就在熨平经济波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备受倚重。
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税收政策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史耀斌在论坛上解释说,一是税收同支出一样,也具有乘数效应。我们当前有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扩大财政支出,另外一部分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在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减税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二是采取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及差别税率和税式支出等手段,可以促进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三是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国家进出口贸易,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四是减税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的社会资源减少,同时也意味着在整个国民经济分配里面企业和个人获得的资源相应增加,这会帮助企业和个人恢复信心、扩大投资、化解危机、渡过难关。
“这几个作用合在一起,就使得我们的税收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确实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史耀斌认为,税收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政策杠杆。
史耀斌同时指出,税收政策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税收首先要服从财政基本规则,在筹集到财政基础上它才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于税收的作用,或者说税收的调节作用,我们既要予以重视,又不能进行夸大。
他还指出,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还需要与其他政策进行协调,从而形成一种合力,这样才可以使税收政策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