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舟基(集团)逆势赢取发展先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 10:01  国际商报

  7月15日,浙江省政府与海航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杭州举行。在签字仪式上,舟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善年感慨:“今天的签字仪式,标志着金海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正式启动。”

  受金融危机影响,船舶行业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流,仅今年,国内造船企业已遭遇船东弃船70多艘。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预测,船市萧条将持续3~4年。正是在这场寒流中,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下称:金海湾船业)与海南航空集团旗下的大新华物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新华物流)签订系列合作协议。此“联姻”被业内人士赞为抓住市场低谷机遇的突破与双赢。

  长涂岛石滩上的褴褛筚路

  金海湾船业坐落于舟山市岱山县的长涂岛,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相邻,扼我国江海联运和长江“黄金水道”要冲,资源得天独厚。然而,在公司草创之初,金海湾船业所面临的局面并不像现在看起来这么“黄金”。

  回忆当时的艰辛,金海湾总经理李国锋曾有这样的描述:“岛上缺少淡水,我们用船从普陀东港一船一船装。没有电,我们就自备27台发电机发电。初到长涂岛时,这里到处在搞基建,尘土满天飞,连窗户都不敢开。最忙的时候,我一边挂点滴,一边还要处理公务。”

  2005年,黄善年放弃在上海已经稳固的房地产业,怀揣对家乡的感情,毅然回乡投资造船业。倾尽资产投资陌生领域。金海湾能否撑起来?前景并不乐观。2006年春,在黄善年已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后,长涂的乱石滩上除了铺路成效可见外,企业的雏形都尚未显现,创业初始,压力巨大。

  被赞或将改变造船业格局

  最终,金海湾人依靠坚持与努力,为自己打开了局面。合理利用地理条件和深水岸线、航道资源优势打造大规模船业的眼光和魄力,金海湾船业在基地项目建设中贯彻的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理念,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同。

  金海湾造船基地还在土建时,修造船订单已纷至沓来。挪威船东与金海湾签订了合同总标高达4.8亿美元的大订单,计划建造大型油轮4艘、散货轮2艘,总吨位81万吨。得益于大订单的促进,金海湾船业迅速发展,但没忘记将创新和突破作为自己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利器。

  面对船舶工业竞争激烈的新形势,金海湾船业成立船舶设计研究中心,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造船技术发展动态,注重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新船型研发工作,构筑产品开发平台。现已联合研发设计的32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轮,不仅拥有目前国内造船业同类型船舶中最大的装载量,其关键技术指标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一位香港船东曾评价:“金海湾的出现很有可能改变中国造船行业格局。”

  成功跻身世界造船第一方阵

  金海湾船业在2008~2009年的承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两项指标上,列世界造船业20强,排国内前5位。公司在造船能力、生产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列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被浙江省政府定位为“引领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性项目”。

  自2006年4月开工建设至今,已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达到全面达产的要求。公司现有员工达1.6万多名,投资已经超过80亿元。已形成年产450万载重吨的造船能力,具备建造30万吨以上船舶的条件,可以建造大中型原油船、散货轮、集装箱轮、石油钻井平台、军工船舶等多种船型。目前手持订单72艘,1100万载重吨。

  建造11万吨级油船,对于一个全新的船企来说,已属不易。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船东通过对细节挑剔以达到拖延交船时间目的的做法,让金海湾船业不得不面对更为苛刻的制船要求。为此,金海湾船业在质量上狠下功夫,在船舱内搭起脚手架,用相机将焊缝一段段拍下来检查,发现稍有高低不平的,立即打磨、油漆,令船东无可挑剔,实现圆满交付。黄善年形容:“我和我的团队,在‘海湾号’与‘海望号’花的心血可以将这两艘11万吨的油轮装满。”

  寒流中坚定转型赢发展先机

  对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金海湾船业沉着应对市场考验,坚信挑战中饱含机遇:贸易全球化势不可逆,海运市场将始终推动着造船业发展,而年初国家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将直接有助于造船行业的整体回暖。

  于是,市场期低谷期成为金海湾船业乘势转型升级、寻求更广发展空间的机遇。

  今年3月,在获得渤海银行首笔4.5亿元贷款后,金海湾船业与渤海银行杭州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战略咨询、并购重组、供应链管理、买方信贷、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推动企业资金转型升级。

  今后的发展态势或将正如董事长黄善年所展望的那样:“金海湾与大新华的正式‘联姻’使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不仅给金海湾的长远发展,打造世界一流船企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推动我省船舶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也为我们双方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更多的利益双赢的契机,开了个好头。”

本报记者 魏建玲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