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烨 陈伟 实习生:江玮
国资委21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6.2%,降幅比一季度缩小15.6个百分点;6月份当月实现利润环比增长29.5%,央企利润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不过专家预计,虽然央企利润下半年有望继续好转,但全年转为正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
央企业绩已回升
最新数据显示,1至6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3611.7亿元,同比下降6.3%,降幅比一季度缩小2.8个百分点;在全部中央企业中,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有74家,占54.8%。
同时,累计实现利润3160.3亿元,同比减少1122.8亿元,下降26.2%,降幅比一季度缩小15.6个百分点;在全部中央企业中,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有67家,占49.6%,比一季度增加17家。
对于央企业绩的好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樊彩跃认为,这与整个宏观经济回升的态势是相一致的。央企利润出现好转主要是受益于国家实施的4万亿投资,说明中央“保增长”政策作用开始显现。央企利润出现好转,也可以看做是宏观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一个好苗头。
“不能否认,好转更多的是来自于国家政策调整的果断,一方面坚定不移的扩大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的扩大内需。”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张承耀也如此认为,“当然这也受益于我们的国际化程度没那么高,所以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是重灾区。”
不过他还表示:“央企业绩的好转真正有多少是通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的让人怀疑,所取得的成绩恐怕更多的是来自于其垄断的结果。”
年内利润难“转正”
展望全年,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表示,目前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势头很强劲,预计央企利润下半年将继续好转,甚至会有明显上升,但全年转为正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
赵晓说,央企现在的经济效益增长一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回暖,一是其垄断地位。央企还存在很大问题,就盈利能力而言,其自身盈利能力并不强,靠“天”吃饭,受外界各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很大。
据分析,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外部环境,国际经济是否触底还很难说;其次,政府政策对央企影响巨大,而现在政策的“蜜月期”已过,即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另外,国内经济形势还不稳定,会不会出现泡沫还很难预料。因此,复苏的条件还不很稳固和健康。
张承耀则认为,即使央企效益能够恢复到前几年的水平,如果不解决垄断问题,也意义不大。他说,一方面,最近央企在股市与地市的联动过程中举动疯狂,这将给经济的恢复以及企业自身将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另一方面,央企的经营情况的好转并没有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促进民生意义不大。
垄断改革须深化
针对今年以来央企的表现,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变“熬冬”为“冬训”,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改革力度,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调整优化工作进展进一步加快。但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企业生产经营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分为四方面:一是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基础还不牢固,部分企业收入或效益仍处于深度下滑状态,有些还处于亏损状态。二是部分企业存货占用资金和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占用压力继续加大;一些企业管理层级过多,链条过长,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三是一些企业对形势发展趋势缺乏跟踪研究,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思路。四是少数企业战略管理薄弱,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债务风险加大。
对于上述央企存在的问题,赵晓认为主要来自于体制弊病,不属于企业的问题。比如说一些企业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思路,对形势发展趋势缺乏跟踪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国企灵活性不高,欠缺自主性,主要依靠政府主导。至于说少数企业战略管理薄弱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管理过严,另一方面则是国企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于是“钱多了容易乱来。”
“目前国企自身的问题很难改变,因为他的性质就是垄断。他的效益是靠垄断而不是从加强管理上得来的,这无法改变。这种情况下奢谈企业管理、强化整合等毫无意义。”张承耀说。
樊彩跃指出,央企改革的下一步,中央还是要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的改革,在政策上向民营企业倾斜,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降低一些关键领域的准入门槛,比如铁路,激活民间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