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在这里各抒己见,你以为呢?
CPI等统计数字不能帮我们做出判断,那么,一贯喜欢预测的经济学家呢?听听他们赌的是硬币的哪一端?
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
通缩是目前的切实风险
通缩,而不是通胀,是目前的切实风险。恐慌部分归因于政治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
首先,当前经济不存在通胀压力。现在,消费者物价指数比一年前低;由于高失业,薪资增长也已经停滞。
其次,美联储最近的确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举措。更加具体地说,美联储从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购买了很多债务,并通过向银行提供额外准备金来购买这些债务。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做法会提高通胀:银行准备金增多后会增加放贷,推动需求增长,进而促使物价上涨。但现在并不是通常时期。银行没有将额外准备金用于放贷,实际上,银行将这些资金又送回了美联储。因此,美联储根本都没有印刷货币。
再次,一些经济学家主张,温和通胀是一项深思熟虑的政策,可以鼓励贷款和减少债务负担。拿日本1990年代的情况而言,当时日本决策者没有等来通胀,现在美国政策制定者也不会等来通胀。
格林斯潘 前美联储主席
通胀是经济复苏最大威胁
今年3月初至6月中旬全球股市上涨,是经济环境意外好转的主因,但通胀将是未来的最大挑战。必须正视并致力消除短期的通缩威胁和更远期的通胀威胁。
产能过剩暂时抑制着全球价格。如果央行不能及时控制其膨胀的资产负债表,那么到2012年通胀就会卷土重来;如果市场预期货币供应量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高企,通胀的出现还会再提前一些。
鉴于美政府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大量发债,通胀是未来10年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美国面临一个选择:是一旦当前的通缩风险消失,就立刻削减预算赤字和货币基数,还是迎接可能的通胀飙升。
藻谷俊介 日本著名学者
新兴国家的过多需求制造了通货膨胀
新兴国家高度增长与供给力不足并存的体制仅仅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就返回到通缩状态,因此也很容易重回通胀状态。通缩状态只存在于去年11月和12月这两个月间,此后重新出现了通胀的情况。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了。
即使是日美都已经没有余地再下调利率了,可仍然会有国家会继续下调利率,17个主要国家的平均政策利率直到5月份仍然在下降。这17国平均的世界货币供应量也出现了激增。
是新兴国家的过多需求制造了通货膨胀,而不是投机资金推高了原材料的价格。如果认为是资金原因导致了通胀的复活,有可能对新兴国家的长期需求作出过低的评价。
当然,在全世界的平均值处于通胀情况的时候,并不是说没有国家或者行业是存在通缩现象的。
蒙代尔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
中国需要更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在世界其它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逆行压力时,我并不认为这些数据(CPI和PPI)出现下滑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最初的情况看起来好像是,中国的很多经济数据应该大幅上升,但我并不认为,很多人会寄希望于这种数据回升能持续下去,中国经济从过去的强劲增长,运行到了现在的负面下跌,中国不可能逃离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但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负面,生产下滑,我说的是在一般意义下的中国经济增长速率放缓,和之前的强劲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应该通过更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防止通缩,做法之一就是停止购买太多的美国国债,中国不该投资美国国债,因为中国人需要把钱,把人民币留在家里,他们需要钱来花,需要保持本国经济,让钱留在中国,让中国人多消费一点,中国人多消费一些,中国经济会更好一些,从而抵消通货紧缩的影响,把物价水平拉回到每年2%或3%的增长速度。”
哈继铭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全球经济的“低增长、高通胀”时代将来临
一国的人口结构和债务水平是该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两个动力,拥有劳动能力人口比重大的国家,经济增长比较快,债务高的国家经济增长慢。美国2010年将出现人口结构拐点,逐步步入老龄化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减慢。为应对此次危机,美国大量发债,国家债务占GDP比重由40%上升至70%,存在通过通货膨胀,平衡高债率在未来两代人之间分配的内在冲动,全球经济的“低增长、高通胀”时代将来临。中国人口结构在2015年将迎来拐点,经济增长的速度也难免出现结构性拐点。
樊纲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近两年内我国不存在通胀可能
尽管全世界都投放了很多货币,但是各国中央银行其实都很关心也很警惕通货膨胀。以美国为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两次在国会作证都提到,一定的时候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等到市场货币流动性开始恢复,美联储就会往回收。它既然能放货币,自然也能收货币。中国的央行同样也关心本国通货膨胀问题,也有能力应对货币的收放。而且相信未来会有一个货币回笼的过程。
近两年内中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现在讨论通货膨胀为时过早”。把经济真正托稳,“宏观扩张性政策要执行两至三年”。从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关系来看,现在也远没有到处理通货膨胀隐患的程度。现在中国通货紧缩还有1个多百分点,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还有5%-6%,整个投资还不够活跃,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观望。
郎咸平 著名经济学家
明年滞胀的可能性很大
本轮A股上涨是制造业资金和信贷资金推动的。
目前存在通胀压力的不是美国,恰恰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真正让人担心的不是出口数据的下降,而是进口数据的暴跌”,中国的制造业是进口原材料、进口机器设备后的粗加工,进口数据的暴跌恰恰意味着国内企业家在经济恶化的环境下“不想干了”。
中国明年发生滞胀的可能性很大。
上半年接近7万亿元的银行信贷大部分流入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国有企业,表面上正在复苏的中国经济,实际上掩盖了一场制造业危机。
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政府投资、出口,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都已经停下,中国经济在明年见底之后,将面临经济增长点枯竭的危机,“中国经济迫切需要第四驾马车来拉动。”这第四驾马车绝非来自于钢筋水泥主导的制造业,“大家看到内需拉不起来,其实内需不是拉不动,而是因为大宗商品的过度产出,压低了消费占GDP的比重。”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
现在还是在通缩
通胀预期推动房市,这不是投资是投机,非常危险。现在大部分大城市投机房太多,空房太多,不管是卖掉也好,没卖掉也好,空着就是泡沫,现在我看房地产明显有泡沫。
现在还是在通缩,至于下个月能不能好转很难估计,通缩有通缩的力量,通胀有通胀的力量,哪个力量大,很难估计。
我不承认输入性通胀,石油价格上涨不会引起通胀。石油涨价最厉害是在2007年,日本石油全靠进口,但当时日本物价是负增长的,石油涨那么多,它的物价还掉了,原因在于货币总量在控制,所以我觉得所谓的输入性通胀,就是石油涨,国内的物价随着涨,是不成立的。
周春生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一定程度的通胀难免
就目前的情况看,还没有通胀的现象,某种意义上讲,大家担心的还是通货紧缩。
中国和其他国家大发钞票确实有可能积累形成通胀,但是人民大众有这个预期,各国央行也有这个预期,一定程度的通胀难免,但是由于政府有预期可调整,所以恶性通胀不大可能。
为保护经济复苏,目前还没有紧缩政策的迹象,经济一旦复苏,我们也不可能立即从宽松转成紧缩,毕竟复苏还是嫩芽,还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政府既想促进经济复苏,又想把通胀控制在3%或4%,这是非常有难度的。
社会大众对通胀的承受能力是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并且预期的通胀和没有预期的通胀影响也不一样。如果把通胀控制在两位数之内,社会大众还是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