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2009全球智库峰会 > 正文
央行行长周小川昨出席“全球智库峰会”时称,在拉动内需难见效情况下的次优选择,是维持和扩大投资率
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全球智库峰会”时指出,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调整存在6种可能性,而最好的情况是美国储蓄率和中国居民消费双双上升。
美国人该存钱 中国人要花钱
周小川表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全球经济不平衡有一个明显不合理的特点,就是收入相对较低的国家储蓄率高,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过度消费。有人强调,中国储蓄率过高,美国家庭储蓄率过低,两国都应该进行改革。
据称,全球经济通过调整,从不平衡再次走向平衡,可能存在6种情景:美国家庭储蓄和总储蓄率上升,中国居民消费也上升;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不需要那么多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将更显产能过剩,进入低增长阶段;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中国居民消费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够,同时城镇化投资增加,过剩储蓄下降;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同时中国通过“走出去”投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产能;美国总储蓄率提高并不顺利,而中国调整较为顺利,部分产能转移出去;大家的调整都不成功,国际经济不平衡格局还持续,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
周小川表示,最好的结果就是出现第1种情景,也就是美国人存钱,中国人花钱,要避免出现第2和第6种情景,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第3、4、5种情景。他认为,我们应该看到难度,不能过于理想主义,较现实的混合型出路可能是:中国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扩大消费,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但考虑到中国储蓄率基数相当高,还可能会有部分剩余储蓄,希望能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
消费难拉动 次优选择是扩大投资
针对外界关于中国消费太低的言论,周小川在昨天的发言中强调,中国的家庭储蓄与GDP之比实际上相当稳定。1992年为20.3%,2007年为20%,期间最低时17%,但基本保持在20%左右;企业储蓄占比1992年为11.3%,2007年达到22.9%,涨了一倍。
周小川同时表示,结构调整的最优选择是扩大消费,这将直接拉动内需并降低总储蓄率,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目前收入分配格局一时得不到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一个次优的选择是维持和扩大投资率。那么,总储蓄减去总投资的剩余量(储蓄剩余)就不会那么大,不致对国际上造成显著的影响。本报记者 杨斌
相关链接
四川储蓄存款占比呈下滑态势
昨日,记者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获悉,2002年~2005年,四川各大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占比(即储蓄存款/各项存款的比值)基本上都是60%,从2006年起便开始下滑,从当年的57.5%下滑到2007年的53.4%,再到2008年的51.7%;与之同时,企业存款占比(即企业存款/各项存款的比值)2002~2008年则维持在28%附近,波动不太大,最高是2007年的29.12%,最低是2005年的25.68%。本报记者 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