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会将明显拉动消费服务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 17:23  天天新报

  通过对比其他国家承办世博会的经验,来揭示世博会的经济意义是通常的研究思路。6月21日,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徐炜在上海举办的新浪金麒麟——新沪商海派沙龙上,通过分析日本大阪世博会对关西经济圈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得出世博会将助推区域经济与上海产业转型的结论。

  世博促进区域经济带形成

  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的世博会,在举办的183天内,近6422万人次参观了大阪世博会,相当于当时日本人口的二分之一。大阪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世博会引发的投资和消费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而日本更借举办世博会的机会,着意以大阪市作为关西地带的中心城市,在产业、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领域进行“关西一体化”的尝试。主要是通过建设轨道交通、高档住宅等基础设施,建立商业设施、旅游、景点、文化交流场所及商务活动中心等,完善国际级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关西经济带”。

  同时,关西地区也由原先的重工业产业为中心转变为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物流产业、商贸产业、会展产业、金融服务产业、环保产业和中介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步伐,形成以大阪为中心,半径约50公里范围内的大阪城市圈。

  拉动消费服务业最明显

  从产业的视角可以进一步揭示世博对于经济更具体的影响。日本政府曾委托三菱研究所对1985年筑波世博会做过详细的研究,筑波世博会共吸引了2000万人到场,世博会相关支出(11579亿日元)大约占到1985年日本GDP的0.4%,测算得出的产出(23163亿日元)是直接投入的1.9倍。

  从投入的角度看,筑波世博会投入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基础设施投资占了近一半的份额,其后是服务业也占了30%的份额。而产出方面所涉及的行业范围更加宽泛,受益最多的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服务业、商业贸易、建筑等相关行业。

  再追踪其他国家世博会的经济效应,根据对1974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县举行的环境世博会的研究结论显示,直接面向500多万参观者的企业在世博会中受益最高,零售贸易业(包括餐饮、其他零售等)获得总量达到0.44亿美元的收入,占比超过30%。其次是大类服务业(包括娱乐设施、宾馆等)获得了0.33亿美元的收入。

  通过以上世博会的研究,可以得到基本地结论: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举办城市所在的区域,拉动的主要产业集中在受益于前期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行业,以及受益于当期消费带动的商业、餐饮、服务等行业,其中对消费服务业的拉动最为明显。

  将推动上海产业转型

  在“大都市圈”理论创始人、法国地理经济学家戈特曼1976年的《世界体系中的城市群》中曾经就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带作为世界第六城市群。从上海经济的近期表现来看,工业生产的剧烈下滑,使得上海的第三产业比重占比突破了60%。尽管这种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主要是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冲击所致,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上海经济正在经历着艰难的转型。

  通过与香港的对比,可以看出上海在发展上仍有很大空间。在产业构成上,香港的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已经突破了90%,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典型特征就是服务业比重基本都在70%以上。此外,香港主导产业的发展也比较清晰,四大主导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7%。香港目前在维护航运、金融中心的前提下,正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上海要发展成为规划中的国际化大都市,突破口无疑是在第三产业。

  坐落于长三角龙头位置的上海经济具有先发优势,同时还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如“两个中心”等,加上世博会的举办,没有理由不对上海的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给与积极的态度。

  徐炜表示,“如果把眼光放得再远一点,那么我们会看到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同样值得期待”。目前江苏浙江的优势在于制造业,中低端服务业可以基本自给,但缺乏高端服务业,而上海将承担起这个龙头的作用,提供以航运、金融、旅游消费等为主的高级服务业。○小雷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