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光远:平安收购深发展前景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9日 12:02  天府早报

  马光远(知名经济评论员)

  如果平安入主深发展的传闻是真,从商业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平安借此实现了获得一个全国范围经营的银行的目标,而深发展通过换股的方式实现了分享保险业丰厚利润的机会。从实质利好而言,对于深发展的意义显然要大于中国平安。相对于国内其他的上市银行,深发展近几年的业绩其实差强人意,一直面临着发展的瓶颈,而外资大股东在实施战略方面也屡屡和国内股东有冲突,通过与中国平安的换股,介入国内盈利丰厚的保险市场,意义的确非凡。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入主深发展在形式上的意义可能更重大一些,通过收购深发展,平安一方面获得了深发展在全国中心城市拥有的200多家分支机构的网点,另一方面,在银行产品上也基本完成了金融控股的全国性布局。从逻辑的合理性分析,中国平安入主深发展,比中国人寿、国开行等更具有合理性。因为中国平安事实上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平安人寿通过从二级市场的购入等方式,持有深发展的股份达到11424.30万股,其持股比例为5.33%,已成为深发展的第二大股东。

  我们注意到,本次平安收购深发展,传闻为换股的方式。如果传闻是真,则这起换股收购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上市公司和银行上市公司之间首起换股收购。采取换股收购方式,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平安如果采取现金方式面临财务上的压力,但同时,笔者认为,“换股”方式事实上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对平安财务压力较小,另一方面,深发展可以通过曲线的方式实现参股保险公司。

  但对于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对中国金融控股和混业经营前景的影响,笔者认为还是不宜高调。我们看到,正是丧失风险隔离墙的混业经营,乃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根源之一。在没有风险隔离的情况下,出于纯粹利益的考虑,保险、银行和证券机构,互相支持高杠杆的金融创新,最终导致了风险的爆发和金融机构的崩溃。就中国的金融业而言,搞金融混业,在一个监管残缺的环境下,一旦构成损失,则风险根本难以估量。因此,笔者建议,管理层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互相参股,一定要注意风险。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监管能力,我们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尚不足以应付混业经营带来的诸多风险。现在,全球都在检讨混业经营的问题,我们万万不可以漠视我们的银行安然度过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忘乎所以,就抗风险的能力而言,我们远远不如现在正在亡命挣扎的这些欧美的金融机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