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油价如何看涨?
国际原油价格连连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1日开始上调。自5月8日发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首次使用对油价进行调整,联动价格机制的运用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又是否符合各方预期?
完全由市场决定油价,调整政府和企业关系,控制油价,用高税收制约油价,种种国外方法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与国际油价更好接轨,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成品油的价格无论是对于百姓的生活还是对于企业的生产来讲,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今天发改委提高了成品油的价格。但是几天前,准确地说是在端午节前,发改委也表态,在一定时期内不对油价进行调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态度和做法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大家的议论很多,有人说这是发改委的一种不合理,但是很无奈的做法,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发改委出尔反尔的忽悠人。岩松,你怎么来看待这次油价上涨?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其实在国际原油的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提下,这次成品油价格的上调一点都不出乎大家预料。但是回头去看在围绕这次成品油价格上调的过程中,演变成了一种雾里看花、跌宕起伏的猜谜游戏的时候,这里的经验和教训就值得我们总结,目的是为了下一次或者升或者降的价格调整更顺畅。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次油价上涨的前后情况。
(播放短片)
新闻主持人:
国家发改委昨天宣布,国内汽柴油价格于6月1日零时起调整,其中汽柴油价格均上调每吨400元。
解说:
在6月的第一天,刚刚结束假期的人们就收到了油价上涨的消息,然而面对这条多少有些姗姗来迟的油价调整,各方的反应反而平静了许多。
私家车主:
可以理解,原油都涨,也不光咱们国内涨,国际都涨。
石立兵(北京发改委物价检查所价格检查处):
原油已经调整好长时间了,你再不跟着就脱节了,脱节以后差距更大了,老百姓更接受不了了。
解说:
此次价格调整在预期之内,其实,无论是普通的消费者还是主管价格的政府官员,人们早已熟悉了国际油价在今年年初经历过34美元最低价格后所走出的不断向上的趋势。特别是进入5月后,国际油价在加速全面上涨后,国内各方对最终有可能导致国内油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不断在加强。5月6日,纽约市场油价突破了每桶56美元,两天后也就是5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其中出现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0%,就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具体规定,为随时变化的油价调整做了政策法律铺垫。之后,国际油价在经历几次不痛不痒的小幅振荡后,5月20日,国际油价升至每桶62美元,达到了半年多来的最高点。
国内油价上涨的幅度有多大?就在国际油价不断高起的时候,国内的媒体和普通的消费者开始不断地计算与推测着国内随之而来的油价变动。因为按照油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如果按从5月6日开始,本轮油价上涨的时间算起,规定的22个工作日为标准基本参数,那么调价的时间就应该是28日。也正是在此时,中石化董事长也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透露,调价将于5月28日揭晓,此言一出,立刻让各媒体纷纷预测,此次调价一定会在28日当天进行,私家车主们更是对于油价即将上调的预期愈加强烈。
就在人们还在猜测油价是否会在28日端午节那天上调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就在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发布了一条快讯。
主持人:
为您带来最新的消息,今天有多家媒体纷纷预测,成品油零售价格可能在今天晚上上调,但是“中国之声”记者刚刚从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了解到,近期成品油价格不会上调。
解说:
但即便是这样,5月27日当晚,仍然有许多不放心的私家车主开始到加油站排队加油,但是零点一过,加油站却没有出现任何翻牌涨价的举动。《油价要涨,虚惊一场》,在第二天的媒体版面上,人们不仅看到了这样的标题,而且再次听到了发改委的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公开表示“端午不涨,但是6月不好说”。
新闻主持人:
国内汽柴油价格于6月1日零时起调整,其中汽柴油价格均上调每吨400元。
涨?不涨,涨!
主持人:
岩松,从刚才这个片子当中,我们大家也能有一种感受,对于油价上涨,因为随着国际油价的行情来说,大家还没有特别的异议。但是对于涨与不涨的各种说法也有很多,先是比如说按照成品油相关的价格规定的方法,好像应该涨,而且中石化相关的负责人也提出,5月28日可能要涨,随后发改委又说一定时期内不涨,而且28日又重申端午节期间不涨。对于像各种说法我发现议论比较多,大家觉得忽悠人。
白岩松:
其实这一次成品油价格上调的这样几个背景我觉得大家应该关注到:第一个,这是在5月8日,我们拥有了《石油价格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之后第一次价格的调整,也就是说过去我们缺乏一种相应的规定,我们拿什么游戏规则来决定油价是涨和跌。所以,每一次你发现过去不管是油价,只要上涨的时候,大家的怨言主要是凭什么涨价,我们跟美国比的时候油价还便宜了。但这一次有了5月8日的《石油价格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大家已经开始内心用规则办事了,那就是说,已经注意到整个5月份石油价格上涨接近30%,创十年全世界单月上浮最高,第一次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消费者觉得,早该涨了。
主持人:
因为它还没涨呢。
白岩松:
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但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了两个有趣的情况,第一个有趣的情况是在22日的时候,中石化的董事长在股东大会上说,我们很着急,最迟也不能5月28日再不涨,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要亏损等等,大家就产生了5月28日要涨价的预期。其实只是一个企业董事长的一句话,但是毕竟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大企业带有一定的政府背景。所以5月27日当天,石化双雄在资本市场上持续上涨。但是就在那天下午,恰恰我作为听众听到了央广里面说,通过相关部门了解到,有两句话,第一,近期不会上调,第二,要降低对石油上调的预期,回头来看这两句话似乎也没错,就看你怎么理解近期和预期,近期的话,两三天内是没涨,但是我想任何一个听到了这句话的人不会拿两三天来理解近期。第二,要降低对涨价的预期,听到的时候你都会理解成是一个不会涨吧,但实际上今天一涨完之后,你发现它上涨的幅度没有大家想像得那么高。所以话似乎也没错,可是就是你的理解,几乎所有身边的人、如果听到那条消息的人,都是按照咱们刚才说的理解,回头再去琢磨的时候,又发现人家也没说错,所以这里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有了《试行管理办法》之后上调成品油的价格,他也需要积累经验,这里当然是有教训的,就是在你发出声音的时候如何发,是不是有的时候保持沉默也是一种方法。
主持人: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站在发改委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现在面临夏种、夏收等一系列大的经济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赶上端午节,大家希望过上一个祥和的节日,同时又要稳定整个成品油市场价格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不愿意在端午节之间就提出可能要涨价,我想它是不是会有这种心理上的考虑?
白岩松:
它当然不能说可能要涨价,因为可能要涨价跟立即要涨价一定要同时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大家的担心,囤积油等等,可是另一方面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倒觉得在一个市场经济的行为下,中国成品油价格的制定将来一定要慢慢去跟国际进行市场化的接轨,甚至可能有一天不再是政府定价,我说的是不再过高的原油价格或者过低原油价格的情况下,正常地根据市场价格的浮动进行浮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们心理的承受力就是需要一个过程,你不觉得经过这么多年,大家开始关注石油,成品油跟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大家已经对油价有可能要涨或者跌有了自己的判断吗?比如这次为什么油价涨完之后,很多人会觉得很正常,因为他们从新闻当中都知道国际原油价格从30多美元,一直干到66美元,已经有这种承受的能力,我觉得我们有的时候对市场也不能像一个孩子去看待,它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另外还有一句话我要说,在27号下午的时候,我注意到那是在资本市场已经结束了,股市已经休市了,进入到端午节的休市期,在资本市场上已经不会有太大波动的情况下的时候,说这句话合不合适。
主持人:
应该说关于成品油价格上涨的问题,大家也是非常关注,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现如今,当中国的《石油价格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开始实施,很显然,今后油价调整将会像菜价变化一样,越来越常态化,这次三毛五,下次也许就是五毛三。在中国成品油价格向国际看齐,油价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借鉴呢?
在美国,油价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油价能随行就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成本构成中原油成本占据主要部分,原油价格上涨,汽油价格自然飙升,而原油价格下跌,汽油价格自然也下跌,这也迅速反映到各加油站的定价上。所以在美国,即便同一街道紧挨的两家加油站,同一型号的汽油售价都可能不同,有时候一家店上午和下午的价格也有变化。因此,在充分的自由竞争下,政府不再过多牵涉其中。但是当石油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除了成熟的市场运作外,政府和企业却也都会启动危机管理机制,从石油储备、替代能源、再生资源等多个方面,保持市场的稳定。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大国,资源小国,所需石油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因此也一度被戏称为“脆弱的花朵”。但事实上,面对高油价,日本却表现了异常强的抵抗力,当经历了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发现,试图通过财政补贴、控制国内油价等管制方式,无法根本解决石油危机,反而使整体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由此,日本迅速调整了对策思路,决定放弃油价管制,采取无为政策,任国际油价直接形成国内价格,迫使企业自主创新,改变生产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为此,政府在税制、利率等方面积极为企业解忧,创造宽松的扩张技术条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低成本融资,同时,通过紧缩财政控制物价上涨,搞财政金融反向政策组合。这种价格上的无为、战略上的有为重新摆放了政府与企业的位置。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促进了民间企业形成自律性技术创新,而且有效地抑制了油价上涨导致的物价狂乱上涨,率先摆脱了石油危机,堪称国际经济政策史上的奇迹。
高税收使荷兰、比利时成为世界油价最高地区,但高税收也是这些国家调控油价的最主要手段,与中国不同,荷兰、比利时政府并不直接参与油价制订,而是任由各公司和加油站自由竞争。但是为了防止油商哄抬价格,政府不但对国际市场上的进口油价进行紧密跟踪,更以法律形式固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水平,因此也就实际上限制了油品的最高价格,据测算,油品零售价中的实际进口成本一般只占三成左右,而政府的税收则占到了五六成,但是为了防止过高油价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比利时规定,一旦汽油的零售价突破每升1.5欧元,柴油零售价突破1.1欧元,比利时政府就要通过降低燃油税等手段加以调控。
曾经有分析文章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兴市场国家的石油需求将飙升,尤其是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而目前,在应对油价上涨的冲击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多表现得很脆弱。面对油价的不断调整,政府、企业究竟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市场之间又该形成怎样的关系呢?
油价涨与不涨的背后
主持人:
关于成品油价格的问题,我们刚刚从短片当中看到,无论是美国、日本、荷兰、比利时,各国政府有各国政府的做法,我们政府有我们政府的做法。大家议论很多,但是骂人应该说解气并不解决问题,从下一步的发展角度来看,在成品油价格方面,我们应该从根上抓,抓哪个地方?
白岩松:
我觉得方向当然是进一步根据市场的波动来制定价格,而不单纯是政府来制定价格,这是方向,但不意味着完全市场化,因为中国还是有特殊一面。我也几次注意到,几次油价上调,大家都在拿美国说事,我们的油比美国还贵,是的,前不久我去美国市去看,我们是比他的油贵,但是在美国的低油价里面蕴藏着一种非常大的对全世界的风险,姑且不论它的国家实力和遍布全世界的采油和它的石油储备。它的低油价导致到处是SUV大排量的汽车,这也是日本的汽车能够干掉美国汽车很重要的因素。另外一方面,消费,大家不计成本。
对于中国来说,恐怕是两难,一个是,中国如果维持一个很高的油价,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对于消费者刺激汽车、相关的等等,包括我们企业的生产成本都不利,但是如果要想靠政府大量的补贴维持低油价,太可怕了,因为,第一中国消费者是不是也会喜欢大排量的汽车,我们企业生产的不会再去节能减排,反正油价这么便宜,所以这里的确是非常两难的过程,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两难,方向必须确立,我觉得是在过高的油价和过低的油价要由政府进行相应的调解之外,趋于中间的波动要根据市场的波动进行波动,这是方向。
主持人:
关于成品油价格的问题,政府有很多的做法,在这个过程当中,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也听一听多方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连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周大地,周先生你好。
周大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你好。
主持人:
对于这次发改委提高了成品油的价格,发出这样一个通知,而且在这样一个时间结点上,您怎么评价?
周大地:
我的评价是虽然有点晚了,但是还是好事。
第二,这次价格调整的幅度我认为还是不够的。
主持人:
您说好事体现在哪儿呢?
周大地:
好事就是因为我们经过长期的正负经验的教育,我们最后决定是要和国际价格在价格水平上要看齐,这一点现在正在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调价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可以说是稍微有点晚点。
主持人:
您觉得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调的价格幅度不够高,为什么有这样一种想法?
周大地:
国际价格变化的幅度比我们调的幅度明显高得多,我们在这次管理机制变化以后,公布的方案里面是在80美元以上才开始缓减调整幅度,我们现在才从四十几美元到六十美元这么一个幅度下就开始缓减调整幅度,我觉得没有按我们公布的规定办事。
主持人:
从长远来看,政府在整个油价过程当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一种思路,从长远来看您怎么看?
周大地:
长远看国家在能源资源性价格上应该第一要反映资源稀缺,第二要反映市场供需,第三要反映我们对环境、对社会外部性这些方面的内部化考虑,也叫政策引导,比如促进节能,促进环保。在这几个方案来看,把石油价格往低压,这本身和我们长期的结构调整,建设良性社会我觉得不相符的。另一方面,现在真正的用油部门,特别是开汽车的人,这部分是我们的富裕阶层,由国家或者是石油企业对他们进行补贴,也是没有必要的。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周研究员。
应该说关于油价的问题,关于在油价过程当中政府所扮演角色的问题,各方有各方的观点和说法,接下来我们再来连线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韩先生,你好。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你好。
主持人:
对于像这次发改委在今天提高了成品油的价格,而且在这样一个时间结点上发出通知,您怎么看?
韩晓平:
我觉得还是非常审慎的一个做法,首先这个调整的幅度应该是市场能够接受的。因为我们刚才也看了你们的片子,也听到了前面一些嘉宾的讲话,我觉得大家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对比的是4万美金、3万美金GDP的国家,也更多的是考虑消费型国家的情况,我们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同时还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保证我们的就业,要让更多的人有工作,这是更重要的。所以如果把我们的油价抬高,一个是我们现在刚刚见到曙光的经济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同时大家都知道,现在是端午节,正好是我们夏收的高峰,不仅是夏收又是夏种,需要消耗大量的油,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不能仅仅要看汽油,我们更多要看交通运输,看农业,看我们的整个中转环节和我们的工业,这部分消耗的油可能量更大,而且更多是集中在柴油上。
主持人:
我想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似乎并不在于涨多涨少上,关键在于这次发改委在端午节之前表态说短时间内不会调整,而且按照相关的成品油价格的规定是应该调整了,怎么来看待这种让人感觉模棱两可的做法?
韩晓平:
我觉得发改委可能也是担心大家囤油了,从机制来说,我们正好是两个周期,因为一共是65天没有调整,这65天刨去周末,至于工作日可能已经超过44天了,因为我们知道22个工作日就要调整一次,所以这次调整也确实使国际油价上涨幅度超过25%,我们国内这次调整大概在7%到8%之间。
油价涨跌应谨言慎行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您带来的分析。刚才两位专家也都进行了一些他们站在各自角度上的分析,可能观点有些地方还并不是完全一样。
白岩松: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又都有道理,比如周研究员强调的是,如果油价过低,对于我们节能环保,对于企业更新等等是不利的,而且对于很多不富裕的阶层来说,可能也是不公平的。可是刚才我们的韩先生谈到油价不应该太高,因为对于消费各方面的因素,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目前的为难之处。我在想可能发改委也有他的为难之处,因为我个人的判断,对于一个成品油价格的上调或者下调,恐怕最后的决定权也不仅仅是发改委。我想这个判断大家也应该能够做得出来,这也就是有的时候它也有它为难的地方。但是反过来说,有两点,第一,你有权保持沉默,因为你要知道对于一个政府的相关部门来说,你的很多话或者早或者晚,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说话早和晚对市场行为的机制的建立其实是不利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
但是大家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我看到网上也有这样的评论,国际原油价格在上涨的时候,你的反应很快,但是国际原油价格在下降的时候,你的油价下降的速度却是很慢。
白岩松:
我恰恰是今天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关注,5月8日有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之后,大家的注意力全在涨上,价好像大家一般不去议论,因为好像是得到了利益,其实不然。我反而特别关注,如果出现了之后的国际油价持续下调的情况下,我们的反应速度会不会像上涨那么快,因为一个例子是从去年的12月19日之前倒推5个月,国际的原油价格从147美元直线往下走,可是我们五个月之后才下调价格。但是3月24日宣布,25号开始上调的这一次却在石油的价格只上涨了20多天的情况下就快速上调了。大家自然会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你降得很慢,但是升得很快,这不是占我们便宜吗?所以我还是要强调的是,方向一定要是市场性的。但是请注意,刚才我那个话需要一个解释,我为什么说过高的油价和过低的油价不能仅仅依赖单纯的市场价格,因为当国际原油过高价格的时候,你如果随行就市,对中国的制造业、消费等等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这也就是这次为什么不敢上调那么大幅度的成品油价格,在我们的经济处在脆弱的复苏情况下,它当然不太好上调,按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直接上涨我们的市场价格。而在原油价格过低的时候,我觉得也不能随行就市,因为那样会导致相反的一些企业浪费,就是不注意自己的节能减排,消费者的消费升级等等,所以这也都是问题。
主持人:
我们成品油价格本身从制定原则来说是可控的,间接地与国际接轨。在可控的时间上,在可控的艺术上,哪些方面应该有所掌握?
白岩松:
没错,这是最关键的,刚才我们说了最高的,特别高的时候,恐怕不能随行就市,特别低的时候也不能随行就市,但是中间有最大的幅度,我一直在强调市场性的行为。这也就是在5月8日,大家争论了很久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种,我们终于不再是仅仅靠人去决定,而有了一种制度性的建设,那就是5月8日推出了石油价格的试行管理办法,明确说平均移动的价格在超过4%的时候就可以调整价格,这一个“可”字让大家今天突然明白了,还有的说“不可”。今天石油价格的最大的打击是什么呢?是对这个《办法》大家的信赖度直线下降,这是一个大问题。
主持人:
现在价格的调整有一个大的时机或者一个大的背景,比如现在经济面临一个大的复苏的状态,包括现在就业岗位奇缺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提高价格,是不是体现出了弊病的角度。
主持人:
我觉得其实有了5月8日《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之后,应该大致按照这个办法的幅度走,当然之前我注意到我们发改委的相关官员也说了这样一句话,由于考虑到市场囤积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我们也不能可丁可卯,就是严格意义上就按照这22天,只要平均价格超过4%,我们就上调,我觉得这是很难做到,但是起码你有了这个制度之后,怎么在一定的空间之内按照这个制度办事,否则你这个制度,5月8日刚出来,只有这一次价格的调整,大家对你的管理办法就开始不信赖了。我今天也注意到有这样的评论,这次成品油的价格的上调使我们对《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的“试行”产生了困惑,将来怎么办?是的,我心里也有这样的困惑,刚刚产生了开心的一点,说我们终于可以用制度去来期待石油价格的涨与跌,但是现在突然发现制度也不一定严格地按照它来,这个时候你又困惑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对于发改委来说也是一个严格的挑战,我还是愿意说,这也是它的第一次,有了《试行管理办法》之后它也是第一次,我觉得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教训,该去在第二次或者上浮或者下调,不仅仅只是上浮,有的时候还下调,怎么去更好地让管理办法在可控和可执行的范围之内。
主持人:
我想我们把话题还回到我们最初的大家关注点上来,大家觉得像这次主要的议论点是因为前后几天之内态度上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在以后的成品油价格无论你是上调还是下调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前后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大家才能满意?
白岩松:
我那天也注意到,它并不是以新闻发言人的方式,而是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其实最近两年我们陆续听到类似这样的新闻源头,我想对于发改委来说,不知道他这几天是不是也挺痛苦,到底是谁在说这句话,大家也会把中石化的董事长的一句话理解成为带有某种政府背景,我们还需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 (来源:CCTV《新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