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指数重回50%以下,就业状况成经济复苏最大隐忧
东方早报记者 姚伟
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日益高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日公布,由其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编制的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连续第三个月超过50%这一“牛熊分界线”。
尽管这一数值较4月份微降0.4%,结束了此前连续5个月的回升势头,但众多经济学家却认为,最新数据明显好于预期。
同日发布的里昂证券5月PMI升至51.2%,连续第二个月高于50%。包括海外市场、成本压力在内的诸多指标降幅收窄至本轮衰退期的最小值。
PMI作为一个经济先行指标,若低于50%即说明经济衰退。该指数自去年12月来持续回升,准确预示了今年经济的回暖走势,因此一举成为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
乐观声一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5月份PMI较4月份回落0.4%。但在不少学者看来,如果扣除季节因素,本月数据实际上颇为强劲。
根据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提供的数据,由于季节性因素影响,历年5月份PMI均较4月有大幅下降,即便在五一假期取消后的2008年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
“根据有记录以来的数据,5月PMI较4月回落幅度的均值是4.0%。但今年5月份数据较4月份数据仅回落了0.4%。”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研究主管鲁政委说。
而包括美林证券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行,于昨日午间发表的报告也大都表示,本月数据要好于他们的预测,显示中国经济反弹势头强劲。
可资佐证的是,同样是在昨天,国际投行里昂证券也发布了自己调研的PMI数据。5月份里昂PMI为51.2%,连续第二个月高于50%,且较4月继续上升1.1%。
与官方数据调查样本为大中企业不同,里昂证券主要调查中小企业。因此,两个数据同时走强,被不少学者视作中国经济反弹强劲的最佳证明。
事实上,3月的两项PMI指数,曾一度出现相反的走势,里昂证券PMI持续下跌至分界点50以下,而官方PMI指数则从去年11月后持续攀升。这一度引发市场的质疑。
总体看,与4月份相比,5月的官方PMI各个分项指数升降幅度不大,但里昂证券PMI的产出和新订单分项指数在上升。
“PMI首次有确凿迹象表明,政策的拉动力确实正在起效。出口订单指数虽然仍处于50分界线下方,但订单总数已回升至1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里昂证券经济研究部主管斐思伟(Eric Fishwick)评论。
中金公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发布报告认为,分行业看,受外部环境有所企稳的带动,5月与出口相关的行业订单显著反弹,包括服装、家具、电子及通信设备。此外,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等受益于基建项目投资和价格反弹,订单继续保持高位。
原料价格续升
细观构成官方PMI数据的各个分项指标,同上月相比,除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外,其余均有所回落。但正如PMI数据所显示的那样,这些分项指标也大都只是出现了细微的变动,所有回落指标的下降幅度均不超过0.5%。
“我特别在意购进价格指数。”花旗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彭程告诉早报记者。
官方数据显示,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回升。彭程认为,企业购进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几乎可以看作是经济活动复苏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企业加紧生产活动,才会让原材料价格保持坚挺。
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月的各个分项数据中,最大的“坏消息”要数就业数据。该数据从上月的50.3%回落至49.9%,再度跌落至50%这一分界线以下。
彭程表示,这可能是因为不少受益于经济刺激计划的企业实际上信心并不充足,从而导致他们在雇用人手上依然谨慎。
复苏路漫长
不过,市场仍有不同声音。
“我们要告诫读者的是,不要冒险走另一个极端,将这个数据解读为增长非常强劲的明确信号。”高盛在昨日发布的报告中直陈。
高盛指出,单凭PMI数据,可能并不足以对短期活动增长做出强势判断,因为4月的PMI和工业增加值数据之间就曾出现明显的不一致。
当时,PMI连续五个月上升,而工业增加值增速却从3月份的8.3%下降至7.3%。
或许另一个更为明显的佐证是,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昨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1-5月份,电力需求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大约4%。
虽然官方将电力需求的下降解释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不少学者始终相信,如果电力需求一直下降,很难想象经济是在强劲复苏。
“趋势是向好,但还没有脱离在U型的底部运行,只能说是止跌回稳。”路透社昨日援引一位官员的最新评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