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剩“星”酒店 热扩张遭遇“腰斩”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1日 00:0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结构性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高端酒店发展的“心腹之患”。加之金融危机影响,该行业所承受的压力正日渐凸显。面对大量空置却无法产生现金流的客房,星级酒店业不得不开始思考出路。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日前直言,即使没有经济危机,没有国际上金融海啸的影响,中国的酒店也该滑坡,中国酒店业、尤其高端酒店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

  成也星级 败也星级

  与经济型酒店等相比,以入境游客、高端商务人士为目标的高端酒店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成为酒店业的“重灾区”。

  “很多企业商务预算减少,出手自然就没有以前大方。”东莞樟木头湖南商会会长邹云霞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往年来樟木头镇订货的时候,很多外商都会选择高星级的大酒店,但今年经济不景气,很多公司的支出预算减少了,对出差费也作了限制。“不少人转向了经济型酒店,条件不错,只需要160元左右就可以搞定了。”

  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特约专家、资深策略规划人士丁树雄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星级酒店受到 “无星无级”的经济连锁酒店的冲击,如七天、如家等等。它们正在利用自身的连锁优势、统一管理、灵活个性化的服务在与星级酒店抢生意。“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这类轻骑兵的优势更加彰显”。

  3月末,本报记者在东莞采访时了解到,虽然东莞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订单削减、商贸交易减少,使得当地酒店业状况“不尽如人意”,甚至有可能面临洗牌。

  事实上,不仅仅是东莞,作为高端酒店“身价标签”的房价在全国各地几乎都遭遇了“斩腰之痛”。携程网的统计数据显示,短短半年间,上海个别豪华型酒店价格从3000多元一路下降到900多元,打折幅度近70%。

  热扩张与“冷”思考

  北京工商联清华园企业家商会副会长、中鼎吴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姝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始终看好高端酒店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但要想在这个市场中“站住脚”,在目前较为复杂的环境下,投资需要考虑更为谨慎,盲目只会加大风险。而要打造能与世界顶级酒店“抗衡”的中国品牌酒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入2000年后,星级酒店在国内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背后大多是各大地产商为主角。而对地方政府而言,酒店投资也被视为加速经济繁荣与改善投资环境的“星星工程”。长期关注酒店行业的丁树雄告诉本报记者,从某种程度上说,很多酒店也扮演着“政府酒店”或“半官方酒店”的角色。

  “还有一些地产开发商为了提高自己所开发楼盘的档次、配套社区设施,也往往在自己的‘领地’大兴高档酒店,这种开发建设的势头非常火暴。”丁树雄表示,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盲目的酒店投资已经让不少地产公司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戴斌更戏称“投资酒店越来越像是在收‘如厕费’”。投资方在酒店建成后依靠经营性收入收回投资成本需要很长的周期,况且营业收入还需要支付外资管理方的管理费、营销中介的佣金以及各种日常维护的费用,投资方真正的收入并不十分可观,金融危机更使得投资回报率下滑的情况雪上加霜。

  “目前中国酒店行业正处在服务升级换代、运营模式调整、经营格局转化的时期。”丁树雄告诉记者,那么首先应该摒弃“星级同质化”,在管理、服务、市场创新、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方面下工夫。在培育自身差异化的同时,必须动用资本杠杆,进行新一轮的资产重组及并购,一种是补充式发展式的壮大,即原先靠单一资本、单一产业的背景投资星级酒店的,现在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寻找“婆家”,扩充资本金,弥补自身单一产业的“营养不良”。因为产业群丰富了,自给自足的能力也必然增强,且内外兼收,很多大集团往往拥有自己的酒店。另一类是防御式竞争式的进攻,“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