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证券发行是资本市场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新股发行体制的完善与否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创业板的推出、IPO重启后市场配置功能的发挥以及运行的质量。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市场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日前正式就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标志着在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一轮新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经启动。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渐趋成熟,我国新股发行体制经历了由行政主导向市场化方向不断演进的发展过程。2005年初,中国证监会根据法律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新股发行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推出了询价制度,采用向基金公司等六类合格机构投资者累计投标询价的方式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同时,监管部门也不再对新股价格进行核准,仅在必要时进行适度的窗口指导。而在发售方式上,则在2006年新老划断后,取消了市值配售,代之以网下询价配售与网上资金申购相结合的发行方式,从而向市场化的定价方式迈出了积极的一步。自询价制度实施以来,资本市场定价功能和资本配置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新股定价更趋理性,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推进发行制度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演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支持下,在市场各方的努力下,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我国资本市场的特征决定了它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由此也决定了各项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仍需要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随着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从新股发行机制来看,一方面,询价机制运行四年多,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研究、定价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为新股发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大盘蓝筹股的不断回归,以及市场的大幅动荡,目前施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所存在的缺陷日益突出,市场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现行股票发行制度的呼声也愈加强烈。
自去年起,中国证监会在听取了市场各方的意见,在统筹兼顾了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的承受程度,综合分析了目前市场的情况后,在发行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形成明确的改革思路,即新股发行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培育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更加重视中小投资人的参与意愿。
综合来看,日前发布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改革第一阶段四项措施正是这一改革思路的具体体现。指导意见针对目前施行的询价制度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目前存在的询价流于形式的问题,《意见》明确要求询价机构必须真实报价、真实申购。除要求询价对象要严格自律外,明确要求承销券商要把好关,如果发现询价对象存在前后报价不一致的情况,则必须坚决把它“剔出去”。并明确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询价机构的审查。
其次,针对发行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的“资本优先”,过度向机构投资者倾斜的问题,从提高中小投资人的中签率考虑,将网上网下申购参与对象分开,明确规定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在网上发行、网下发行时只能选择一种参与方式,解决了发行过程中机构与中小投资人之间的公平问题。
第三,要求对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原则上不得超过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上申购的资金优势,对解决之前新股发行期间巨额资金在银行间市场、股票一级市场之间无序流动,从而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也将发挥积极的效应。
按照中国证监会在新股发行机制改革方面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设想,其他改革措施,包括存量股票发行问题、回拨机制和中止机制完善等问题将在统筹兼顾市场发展速度、改革力度和市场承受程度的基础上,择机推出。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十届发审委成立大会上强调,将深入推进发行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强化各主体的责任,完善价格形成和股票承销机制;在今年初召开的证券监管工作会议上,尚福林再次强调,未来证券发行监管体制将继续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并表示将采取措施,抑制新股申购阶段的过度投机,提高申购公平度等。《指导意见》的推出,表明新股发行机制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过程中。
我们相信,随着发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困扰市场的一些发行机制缺陷将会逐步得以修复完善,一个更加适应目前全流通时代要求,安全高效、公开透明、日趋完善的新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的积极效应将会逐渐显现出来。而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必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各项基础制度性建设不断完善,进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