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记者赵飞 郑州电台记者马宋林)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6点02分报道,2008年9月,国家出台了对农民发放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由于贷款办理过程便捷,利息较低,这个政策也成为了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福音,可政策是好政策,到了被实施的时候,却被一些歪嘴的和尚把经给念歪了,一些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变,冒用农民姓名贷款。
今年3月,河南省中牧县,仓寨乡的赵先生准备在当地一家银行贷款,可手续办完了之后,就遇到了蹊跷事,在赵先生拿到信息表上显示,2007年4月他贷款4万元,他爱人张女士也在当月贷款3万元,并且他爱人还有替别人担保的贷款,可这一切夫妻俩竟都是毫不知情,于是他找到了负责他们村信贷业务的信贷员王宋林,证实了王宋林冒名贷款的事情。4月份记者将这件事儿反映到河南省信用社,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郑州信用合作联社办公室主任倪现州说:“违反我们的规章制度,对这些人严惩不贷。”
5月6日上午农村信用合作社对王宋林冒名贷款一事进行了查实,并进行了处罚,中牧县信用合作联社社长赵锡文介绍说:“由于当时信贷,我们现在一提就是开除这个只是我们暂时的方法,市信用社主任包括县信用市主任管理不严,没有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可以说要进行一定的处罚来说明这个现象。”
信贷员是利用职务之变来骗取大家的身份证资料进行贷款,所以很多人对自己的贷款情况就不了解,出现了问题,中牧县的整改和处罚让赵先生很满意,但是遇到同样情况的开封县的张先生还没有得到答案,对于他反映的问题,开封农村信用联社,负责清查不良贷款的梁主任,说以正在调查为借口,进行推托。
梁主任:“现在正在调查之中。”
记者:“调查是个啥情况?”
梁主任“是这么回事,我们跟政府领导报告之后,也是这样的。”
淇县信用联社的办公室的李主任见到记者竟然躲进了房间。李主任口口声声以不知道为由拒绝采访也难怪被冒名贷款的村民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你看这就是企业联社,连管都不管,连问都不问,让我们怎么相信呢?”
近日来,由于国家对支农资金的政策倾斜,利用政策漏洞借名、冒名贷款在信用社时有发生,给信用社信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湖南省某信用社主任一年内向熟悉及朋友发放冒名贷款16笔,金额161.5万元,截至2005年才案发,案件的潜伏期长达3年之久;2008年海南一农新社主任,冒名贷款5576万元被查办,4名信贷员也纷纷效仿,违规以贷收息180多万元,国家的惠农政策自然成了不法分子牟利的手段,经济学家李一龙说:“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也引发了经济案件,同时因冒名贷款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已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