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0亿补贴家电汽车以旧换新 发改委挺保八没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09:02  南方日报

  昨日,又有新的刺激经济的新政策公布。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京沪津苏浙鲁粤和福州、长沙开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5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试点。

  另外,今年中央财政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从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同时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18日在香港表示,中国内地2009年全年经济增长肯定能够达到8%。

  “从过去四个月的数据看,‘保八’的目标是肯定可以实现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本周一表示,“不过,如果经济复苏失去动力,中国将会采取进一步措施。”

  【经济会否再次见底】“V”型反弹趋势已稳固

  由于四月份CPI、PPI、出口齐降,使得很多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再次触底。而对于这一说法,徐林表示,现在判断内地经济是否二次见底仍为时尚早。

  他认为,单月数据的上下并不能说明经济的长期走势,虽有部分数据未能起到支撑作用,但发改委调查显示,整个经济层面来看,内地经济“V”型反弹的趋势已稳固。

  比徐林更为乐观的是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他在近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已进入加速前进通道,预计二季度GDP环比增长将恢复两位数,或达10.8%,同比涨幅则预计为6.0%。

  “从首4月的经济表现来看,相信‘保八’是非常有可能以及肯定可以实现的,因为首季GDP增长6.1%好过当局的预期。”徐林称。

  高层如此乐观的表态不止一次,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表示:“今年我们要实现8%左右的增长确实难度非常大,但我们‘保八’是有条件的、有能力的。”

  徐林所指的有条件有能力,不仅是因为对未来经济增长有一个良好的预期,还因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会采取措施,希望能够实现经济V型恢复,而非目前部分人士预期的W型。”

  徐林指出,若经济数据持续转差,当局随时都有能力推出新的救市措施,内地经济不会出现“双底。

  【新政出台是否必要】保八需要还可增加赤字

  “如果保八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增加赤字,没有问题。”徐林强调说,这不会带来太大的债务负担。

  他表示,宏观调控部门也在跟踪经济的发展,如果接下来的几个月出现大幅度下滑,政府可能会在必要时推出更多刺激经济的措施。这既可以通过加强现有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来实现,也可以将已经预备好的计划措施拿出来使用,或增加新的刺激计划。

  徐林并称,国家要有不同的政策准备,而现时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仍有很大空间去采取进一步措施。

  徐林说,中国政府的负债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而日本预期为190%以上,美国将超过100%,欧洲也将超过60%。中国今年安排的年度财政赤字为950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如果有需要,政府完全可以加大投入刺激经济。

  徐林表示,最近地震灾后重建进程加快,以及扶助中小企业信贷的措施都是加大投入的例子。

  【新政着力点】刺激消费扩内需

  专家认为,新刺激方案在着力点和方式上与已经出台的一揽子计划将会有所不同。

  首轮经济刺激措施侧重于加大政府投资,而第二轮新刺激措施则应重在激活民间投资和促进消费增长;首轮刺激措施偏重于钢铁、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而第二轮新刺激措施应该惠及新能源、生物制药、信息通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首轮刺激措施通过大幅度降息减税,以尽快扭转经济下滑势头。新刺激措施可以通过结构性减税,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使刺激措施更直接地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上。

  “中央将会更注重经济结构长期的调整。”昨日,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更长期的持续增长,这才是最关键的。”

  徐林也表示,中国政府拥有的资源足以维持在未来几年加大投入拉动经济,但要尽量避免这样做,长远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之一是加大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撬动内需关键】财政政策担纲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在出口行业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中国经济更长期的调整在于使得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王小鲁强调,现在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不到四成,这有些偏低,因而需要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财税制度中不符合新时代变化的部分,以及更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徐林指出,加大国内消费的具体措施包括逐步建立保障住房体系和养老金制度、推进医疗改革,从而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这需要提升民生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投资,这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基本前提。”王小鲁进一步指出。

  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将是刺激内需增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据有关专家透露,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撰写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意见,已经提交到国务院审议。

  “如果经济进一步下滑,中央可以采取的政策仍然会是以扩大财政政策为主,扩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加快内需启动的动能。”徐林强调说。

  从近期政策来看,政府仍将致力于中长期改革,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和资源价格改革,降低家庭储蓄意愿,力争获得更好的增长平衡,促进国内消费。龚方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计,电力价格机制将进行改革。同时,他认为,短期内通过降息来进一步鼓励居民消费意愿仍有较大可能性。

  本报驻京记者吕天玲

  实习生梁克淳

  ■家电5大类产品启动试点

  20亿补贴有望撬动200亿内需

  根据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接下来将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福州、长沙,开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5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试点,并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以旧换新”补贴。

  其中,对交售补贴范围内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消费者,原则上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分品种确定最高补贴额度,此外,对回收补贴范围内旧家电并送到拆解处理企业的运输费用,将给予定额补贴。

  对此,苏宁广州地区营销总监顾伟昨日在接受记者时表示,如果20亿元的“以旧换新”补贴能够顺利落实,将极大促进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对废旧家电的回收起到刺激作用,“这相当于将新品的价格降低了10%左右,无疑将进一步刺激目前的家电消费。”

  广州国美广宣经理王勇宏指出,由于国美一直致力于“以旧换新”的服务工作,一旦补贴政策下发,国美也将对此前“以旧换新”服务进行自身的调整,其认为,废旧家电的拆卸和处理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难题,假如能够通过补贴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仅对家电卖场,对家电行业都是一大利好。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强调,不管是此前的家电下乡政策,还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部署的家电“以旧换新”措施,以及接下来将要出炉的关于节能家电的补贴举措,都是为了解决目前家电行业市场低迷、出口受阻以及企业开工运行不足等问题,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也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理论上,20亿的‘以旧换新’补贴举措至少可以拉动200亿元的内需。”陆刃波向记者表示,他认为,虽然在短期时间内“以旧换新”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以旧换新”补贴举措将有望撬动超过200亿元的内需。

  本报记者蔡伟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大增40亿

  商用车销售将获极大推动力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从10亿元提高达到50亿,这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在第一时间通过本报记者知晓汽车报废更新措施后,广汽日野销售负责人董则安按捺不住兴奋:“我们已经等了好几个月了。”

  按照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部分商用车车主在拿到原车报废证后,买车的时候可以得到“不高于同型车单辆购置税金额补贴”的补贴。

  在今年前4月一度“拖累”车市快速增长的商用车,因此新措施,有望获得极大推动力。

  不过,部分车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希望,补贴的细则能够尽快出台,有关手续需要进一步简化,令包括“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政策能够更具成效。

  将快速刺激销售

  按照部署,今年中央财政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从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同时“以旧换新”在现有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对符合一定使用年限要求的中、轻、微型载货车和部分中型载客车,适度提前报废并换购新车的,或者对提前报废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并换购新车的,按照原则上不高于同型车单辆购置税的金额给予补贴。

  广汽日野销售负责人董则安认为,这次补贴力度较大,能够吸引不少消费者进行换购,从而在短期内快速刺激商用车的销售。同时,本地一些经销商也表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抓住政策的机遇,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配套细则有待完善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此前政府在老旧汽车报废政策上的力度还不够大,目前我国商用车保有量约为2600万辆,以每年的报废量为30万—50万辆计算,其每年的报废率仅为2%左右。如果按此推算,还有约500万辆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生产的“黄标车”仍在使用。因此,加大报废力度,无论是对节能环保、行驶安全性、运输效率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促进商用车市场发展的关键,不仅仅在于销售价格的政策优惠和交通运输环境的整治,更在于加大执行更新报废政策的力度。

  对于这项措施,一些车企期待相关补贴细则能够尽快到位,更加人性化。“汽车下乡补贴措施不太方便消费者”,一家车企负责人希望,“此次报废更新也能像乘用车减免购置税措施那样,最好直接在购买环节进行补贴。”

  本报记者乐国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