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观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00:12  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学人》 (5月18日)

  中国经济仍需谨慎

  中国经济第一季度6.1%的增速引发了多方的热烈讨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V形复苏阶段。不过,随着4月份更多经济数据的披露,这样的欢庆显得有点过早。

  在第一季度里,由于借贷活动复苏,中国经济没有进入一个大幅下滑的困境里。到三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本外币的借贷增长了27%。这当中,部分企业将所得贷款积累起来以便应对下半年的波动,另外一部分则被用于投机。尽管如此,大部分的资金还是进入投资领域。

  从1月到4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0.5%,是自2004年以来的最快速度。考虑到当前中国制造业因出口贸易而不景气,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困难,这样的增长令人吃惊。不过,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说投资的增长如此之快,那么为什么它对GDP增长的贡献在第一季度里只有2%?另外,为什么发电量还在减少?

  从短期来说,投资活动的增加的确让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的情况不错,但是,仅从这样的结果来推断中国经济已经完全回到原来的高速增长道路上还不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先确定投资活动的增加是否是出于市场的需要,以及是否是可持续性的。

  《华盛顿邮报》 (5月18日)

  全球汽车业整合

  美国汽车巨头的帝国正在土崩瓦解,不过,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这里的汽车市场却仿佛没有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撞击一般。今年,中国汽车销售频频创下佳绩,市场甚至预计今年中国会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在这样的预期之下,全球汽车市场开始关注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拓展行动,即中国汽车企业是否会乘着底特律不济之时,把这些受伤的老牌汽车制造商收入囊中。对此,中国汽车业界做出了澄清,不过,其对于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兴趣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就如同美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同行有着浓厚兴趣一样,中国汽车制造商对于大洋彼岸的落魄巨头也有着相同的情结。收购美国汽车品牌,结合其科技,将会更好地弥补中国汽车制造商自身的不足。

  技术是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最为薄弱的一环。它们如今有世界级的营销和制造水平,但却没有实际的技术和一体化的设计体系。而当前,正值全球汽车行业的重组时期。意大利的菲亚特很可能会接过克莱斯勒;去年,印度的塔塔汽车又收购了捷豹和路虎。因此,中国汽车制造商加入到这一整合大队中并不足为奇。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出手拿下了数家外国汽车制造商。

  《纽约时报》 (5月18日)

  沉沦的东欧经济

  曾经一路高飞的东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衰退的环境下正在快速地沉沦。随着全球贸易的繁荣结束,低成本贷款时代的终结,拉脱维亚、斯洛伐克等国的经济尤其受到重创。

  日前,欧盟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两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同比出现了11.2%的收缩。如果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其经济规模将会缩小一半左右。

  不过,拉脱维亚和斯洛伐克虽然经济收缩的规模相当,但是却各有原因。直到今年才加入欧元区的斯洛伐克一直以来因为汽车制造业的滑坡已经元气大伤。在斯洛伐克的经济产出里,汽车制造占到了15%的比例。然而,尽管斯洛伐克的收缩幅度大于欧盟内很多其他国家,但是从技术上讲,其经济还没有进入衰退。在去年最后一季度,斯洛伐克的经济还保持着2.1%的增速。

  而拉脱维亚的问题则深刻得多。由于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市场泡沫的破灭,拉脱维亚经济的复苏将会困难许多。总而言之,无论是拉脱维亚还是斯洛伐克,或者整个东欧地区,其经济的恢复都依赖于西欧经济体的复苏。东欧地区的经济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贸易,而西欧国家正是其主要贸易伙伴。

  《经济学人》 (5月18日)

  企业社会责任测试

  经济的衰退时期正好成为了测试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时机。随着企业开始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它们将会利用各种方式来节省开支。这其中,一个很习以为常的做法就是削减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支出,相对其它方法而言,这是一个快速且无痛的省钱办法。

  根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数企业在经济危机面前都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大约已经削减了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三分之一的支出。

  削减社会责任项目支出预算的企业多数都首先切掉了企业捐款这一项。通常,这些捐款的对象是慈善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例如,花旗集团今年预计的此类捐款就从去年的9000万美元下降到了6300万美元。考虑到花旗集团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现在的困境,纳税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它们还在掏出大笔资金出来捐款,而不是利用这些资金好好偿还对政府欠下的债务。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企业彻底停止履行其社会责任,它们的声誉会立刻受到损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