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陈珂发自上海
日前在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上海浦东区政府即与中行签署推进消费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这使浦东有望在国内率先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包括工行、中行在内的银行业高管,也表达了对消费金融的兴趣。
但消费金融与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不同,并非一开闸即“盈利滚滚”。一个明显的悖论在于,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在于婚庆、旅游、教育等小额消费贷款领域,而这些业务实际上早已属于商业银行个贷部范畴,但并没有被个贷部充分重视,目前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承担的即是被摒弃的领域。
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无利可图?
“目前银行个贷部已被异化为‘房贷部。”昨日,一股份制银行分管零售业务的副行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种异化实质说明除房贷外的个贷业务难做。
目前银行个贷部之所以更倾向于房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房贷业务的操作通常属于“间客式”。即以银行凭借开发贷款,与开发商或房产销售公司约定,未来销售阶段的个人房贷全部由一家银行完成。
“国内银行比较急于求成,即使在零售银行方面也追求规模。”一银行个贷部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业务必须成规模才有效益,目前来看,个贷领域只有房贷吻合这一特征。
“这样几个人就可以处理一个楼盘的房贷。”个贷部总经理表示,而婚庆、教育这些领域,银行要采用“直客式”业务模式,即必须点对点的与单一客户接触。“这样做起来,业务成本很高,而单笔贷款金额、效益都很小,银行个贷部一直不愿介入过深。”
“所以银行发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相当于逼这个机构去做以前被认为是‘无利可图’的业务。”上述副行长坦陈。
盈利前提在于形成规模
但“无利可图”也是相对的概念。
目前,从事消费信贷服务的机构只有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到12%。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兼中国策略师娄刚对此表示,尽管目前中国消费者信用系统不是很发达,但从长期看,消费金融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机会。
“与信用卡不一样,小额消费信贷具有利率低、期限长的优势,这跟信用卡的定位也有差异,”银行方面也并不否认小额消费信贷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银行个贷部异化为房贷部的风险,正逐渐显现。
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今年4月上海房贷业务有所恢复,但业界都摸不准未来市场的走势,因此规避房贷业务占比过高的风险尤其紧迫。“房贷业务在个贷中占比大概90%左右,”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不过正如上述银行业人士所言,业务盈利的前提在于形成规模,而除房贷、车贷以外的个人信贷均比较琐碎,这意味这消费金融公司未来想盈利,不仅要秉承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体系以规避风险,又要在审批流程、管理技术上进行创新,实现信贷标准化以规避单点审批。
“这对中国银行机构来说是一个尝试,”上述银行副行长认为,最终的成败或尚难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