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柳斌杰:打破出版业非事非企怪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07: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柳斌杰

  出版单位过去实行“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实际上是非事非企的怪胎,结果人往事业靠、钱按企业拿,一些出版单位公司牌子挂上了,但思维定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并没有根本转变。实践证明,不重构出版格局,中国出版业就难以实现质的突破,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

  中国出版业总体上还处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攻坚阶段。一句话,作为文化“软实力”基础的中国出版业,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硬实力”和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还不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出版行业对重构出版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深刻的清醒的认识。

  从体制上看,束缚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出版生产力还没有完全释放。过去一段时间,出版单位实行的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非事非企的怪胎,其结果是人往事业靠、钱按企业拿,越搞越糟,单位没活力,事业难发展。文化体制改革5年多,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完全转变旧有的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式,有些出版单位机构名称改了,公司牌子挂上了,管理者头衔也变了,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落后的运行模式却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

  从国际出版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我国的出版业还处于弱势,尤其在飞速发展的数字化出版方面。就规模与实力看,发达国家的一个集团一年的销售额动辄上百亿、数百亿美元,而我们最大的出版集团,刚刚突破百亿元人民币的大关。从单品种的影响力来看,《哈利·波特》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总计销售超过了4亿册,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而我们虽然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达20 多万种,但单品种发行上千万册的图书则凤毛麟角,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的至今还没有。竞争是要靠实力的,必须以市场为手段、以资本为纽带,打造真正的、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出版“航母”。不重构出版格局,中国出版业就难以实现质的突破,难以有大的发展。

  实践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大发展。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重构出版新格局,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日前在济南举行的中国出版发展论坛上说

  本报记者整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