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若馨
“《规划》中制定的12条政策措施各部门正在积极落实。”在9日“第五届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发展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金属材料一处调研员张凤奎透露,《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月25日出台后,各有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下一步在技改专项资金、资源型企业海外资源支持政策将陆续落实制定。
第二批央企技改项目将启动
根据《规划》的要求,国家提出了12条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对有色金属进行国家收储、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电解铝直购电试点、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开发资源、修订完善产业政策、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淘汰落后、建立信息的交流和披露以及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作用。
据了解,2009年国家整体投入有色金属领域的技改专项资金共计200亿元,其中新增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中,安排给有色金属领域的共150亿元。5月2日,第一批总投资近75亿元的两年期贴息贷款已经下拨给了41个有色金属技改项目;而第二批50亿元的央企支持项目也即将启动。
工信部官员透露,企业获得技改专项资金需满足项目和企业两方面的审核标准。获得技改专项资金的项目在加工领域应为高端有色的深加工专项,在矿山领域应为低品位、难选冶的选矿冶炼和综合利用专项,同时在新材料方面的研究也将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从企业角度来讲,只有银行信用等级在AA以上,资负率不低于70%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技改专项资金的支持,同时,对于那些规模较小企业希望通过上马大型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也将被排除在外。
海外资源开发将给予风险补偿
同时,对于支持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有关部门正在建立海外有色资源开发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研究制定鼓励境外资源开发的专项政策,对开发海外资源或进行粗加工的企业给予风险补偿、信贷以及用汇支持。目前,这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当中。
商务部方面透露,正在研究“两高一资”的内涵和标准,以期对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做进一步完善,今后,部分原被划定为“两高一资”的产品剔除禁止类、限制类目录。
此外,为了避免对我国产品价格造成冲击和引发国外价格上涨,有关部委正在研究调整有色金属的收储计划。此前,我国计划利用国家财政收储40万吨铝、10万吨锌,财政贴息商业储备60万吨铝、20万吨锌。目前国储基本完成,而商储动作不大,但地方收储已经启动。目前国储共收储59万吨电解铝、15.9万吨锌、30吨铟、3000吨钛。
企业呼吁提高白银出口退税
虽然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财政部已经对42个税号的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作出了调整,但铅锌企业的生存压力依然存在。株冶集团、云南铜业、中金岭南、水口山矿务局、豫光金铅、豫北金铅6大有色企业联名上书国家有关部委,呼吁恢复白银17%的出口退税,或者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将重点企业恢复进口铅精矿、银精矿加工贸易。
有关企业指出,由于进口铅精矿中铅和银作为共生资源无法分开,铅冶炼企业将主要产品铅锭用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副产品白银则由于国内需求量小而无法在国内销售,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再加上国内外白银没有明显价差,企业不能通过内外盘做点价锁定成本,导致有色企业在白银出口方面亏损严重。以最新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白银价格计算,每出口1吨白银,企业将承担超过5.7万美元的亏损。
价格回升触发 铅锌业复产高峰将来临
本报记者 李若馨
“产品价格的回升已经触发了企业的复产动力,预计4-5月份将是铅锌企业停产产能复产的高峰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铅锌部副主任胡德勇表示,受到国内锌价今年以来上涨的影响(沪锌连续四个多月来涨幅已到达23.86%),国内铅锌冶炼和矿山的复产正蠢蠢欲动。
数字也印证了这一点,2009年一季度,铅锌采选业施工项目共150个,新开工项目投资20.2亿元,同比增长28.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铅锌采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劲的势头显示,企业正在积极为市场复苏提前做准备。
与之相对应的,2009年第一季度不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已停产矿山锌产能12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5%;停产锌冶炼产能11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4%;停产矿山铅产能3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0%;停产铅冶炼产能10万吨。但即便如此,2009年一季度,国外锌市场仍然过剩12万吨。同期,国内铅锌矿山未利用产能为120万吨,冶炼厂未利用产能达84万吨。
市场担心产能恢复将在后期对锌价造成打压,价格有可能出现报复性下跌,下半年市场状况不容乐观。对此,株冶集团发展规划部部长李雄姿表示,目前原料供应紧张问题依然存在,虽然国内大中型矿山企业已经重启选场,但惜售情绪依然存在;再加上硫酸价格过低,甚至对于冶炼企业来说有暴库的风险,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铅锌冶炼企业的复产速度和规模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即便如此,李雄姿对铅锌价格在未来一年内的走势依然不甚乐观。受到我国铅锌资源矿区小而分散特点的影响,各地方新建产能的投资冲动依然存在,一些新建冶炼企业甚至无视自有原料保证率要达到30%的要求,盲目上马。这些都将成为扩大铅锌市场供过于求、制约未来铅锌价格的重要因素。
流动性推动 有色金属涨价还能走多远
本报记者 李若馨 实习记者 顾鑫
下游开工率、企业的复产情况、目前冶炼企业的成本线……今年年初有色金属行业最为关心的供需基本面,在5月8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发展论坛”上却被众多业内外人士抛在脑后。
有趣的是,行业人士与资本市场的观点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一边是协会高呼,目前的价格对基本面的反映过于乐观了,实际上,现在的需求情况与去年年底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有色金属价格很有可能出现报复性下跌;一边是期货分析师畅言,在各国强劲的救市计划力挺之下,流动性正在整体托高有色金属的价格。4个月来,铜价涨幅达53%,铅价和锌价涨幅分别为49%和27%,而铝价同样强势几乎与年初价格相当,有色金属涨势逼人,也让人觉得心虚。
以铜价为例。“精铜的供需基本平衡。”这是诸多行业内人士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他们眼中,目前的基本面不应该再支持铜价的抬升了。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的供应量为1820万吨,消费量为1763万吨。国际铜协人士预测,2009年的全球铜消费还将略减。而国际铜价始终维持在80%以上铜企的成本线之上,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大幅减产,也就是说,2009年的铜领域供需环境实际上是在恶化之中。
然而,市场上看到了更多的直观的数字:一季度国内进口精炼铜74.8万吨,同比增幅达到92.3%;另外,1-3月国内精炼铜产量为92.19万吨,同比增长8.7%;再加上海外热炒的国储铜。越来越多的资本市场人士开始迷信中国需求,更准确地说是开始炒作中国需求。
CRU北京代表处铜业咨询师石林表示,很多人称一季度的铜价上涨源于基本金属的整体触底反弹,有资金流入的推动作用,但CRU认为一季度的铜价更多的源于中国基本面的支撑,源于废铜的替代。CRU的报告认为,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期间流向中国的精炼铜同比新增52万吨,其中24万吨流入替代废铜原料的铜材加工企业,8万吨流入替代废铜为冶炼原料的精炼铜供给缺口,8万吨流向下游企业备货,将近10万吨为国储,套利盘则仅为2万吨左右。
虽然需求没有明显好转,但受到废铜供应影响,铜的供给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流动性对铜价起到的正面影响作用实际上并没有完全体现在铜价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讲,2009年一季度的铜价上涨实际上动力并无资金炒作水分,而流动性提升也是一个无需争议的问题,铜价今后所面临的将是流动性对其的新一轮价格上涨支撑。
这次论坛中大家最为关心的讨论——流动性今后对金属价格的推动力究竟会有多大?能支撑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的进口数据已经显示,废铜的进口量正在回升,从2月份的22万吨提升至33万吨,而3月份单月进口铜量月度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铜市场的供应面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平衡,而随着供应面新平衡的逐步确定,铜价的这一轮行情也将走向尽头。
实际上,持续了数个月的沪铜强于伦铜的比价关系自5月1日起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内外的比价关系已经不足以给予“抛上海买伦敦”的套利盘太大的盈利空间。CRU认为当伦铜强于沪铜之时,也就标志着本轮铜行情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