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GDP有望反弹CPI渐近底部 经济演绎右半边走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6日 21:01  钱江晚报

  如果把2007年二季度GDP增速回落作为本轮调整周期的开始,那么,很可能由于出现近七个季度以来GDP增速的首度反弹,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将演绎本轮周期“右半边”走势。

  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有望小幅反弹。物价水平虽可能继续回落,但已渐近底部。未来经济“右半边”走势与先前经济走势是共同组成V型、L型还是W型,仍需拭目以待。

  韩晓东

  经济有望小幅反弹

  由于“保增长”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以及基期因素影响,不少专家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将有所反弹。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在中国证券报发布的报告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左右。经济学家王小广在接受采访时亦预计二季度GDP将增长7%。

  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速都可能高于一季度的6.1%。受基期因素影响,今年GDP增速还可能逐季提高。这样今年二季度就有可能成为本轮经济调整的“右半边”走势的开端,但这并不能打消未来经济走势是V型、L型还是W型的疑问。

  今年一季度,货币供应、发电量以及PMI指数等经济先行指标出现回暖。摩根士丹利、高盛、中金公司等券商日前均上调了对今年我国GDP的增速预测,表明目前经济走势可能好于预期。但未来我国经济成功复苏仍存在不少不确定性,如国际金融危机是否继续恶化、国内民间投资能否被成功拉动、新增信贷能否有效流入实体经济等。

  有关宏观部门对当前经济运行的判断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新近表示,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探底的过程,但还不能轻言见底。当前不少经济指标直接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向好变化,预计今年“保8”目标可以实现。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则表示,一季度经济下滑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未来应将经济向好苗头发展成趋势现象。

  物价或继续下行

  二季度,各项扩内需措施的积极效应将继续显现。专家指出,扩大政府投资是本轮“保增长”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由于存货消化逐渐结束以及新开工投资增速仍然较快,二季度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将明显提高。

  外需走势则仍然不太乐观。对我国来说,外需放缓不仅仅意味着直接拖累经济增速,而且还将拉低工业出口交货值,影响工业增速和加剧产能过剩压力。

  外需还对物价形势带来了不确定性。巴菲特新近提醒全球应警惕通胀压力,尽管我国大量制造业闲置产能降低了货币型通胀的可能,但仍应警惕国际因素传导而来的物价结构性上涨。比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不但无助于改善物价形势,而且将挤压国内企业利润。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预计,二季度CPI同比下降1.3%,PPI下降7.5%,物价仍呈下行趋势。东方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冯玉明认为,二季度物价仍将继续下行。但从全年来看,CPI和PPI在二季度见底的趋势更加明朗。

  保持宏观调控灵活有效

  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将继续“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同时注重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力争实现“保8”。国家信息中心报告认为,当前应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整利率、准备金率水平,保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局面。考虑通过结构性降息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王小广认为,未来可以在提高自主创新和环保水平、提高重点产业竞争力、扩大消费和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新的刺激政策。但当前重要的是将已出台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迅速出台新的“一揽子”计划的必要性并不大。

  张玉台认为,未来应继续将扩大投资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刺激与引导市场自主性投资,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将扩大消费与消费结构升级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加大文化、健康、绿色和信息消费;多管齐下,“稳外需,保出口”,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继续完善社保体系,切实化解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

  他还表示,在“保8”的同时要力保宏观经济的综合平衡。比如加大改革力度,用体制、机制创新来应对危机。通过国际并购、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源、技术、品牌和国际营销渠道,为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夯实基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