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 (记者 姜海锋) “全国平均地价在下降,但是房价下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海市长宁区住宅发展局高级经济师顾海波4月29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是高房价推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地价下降,虽然降低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成本,却不能对房价起决定作用。”
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国35个重点城市地价环比同比均出现下降。
他认为,地价的上下波动幅度在5%左右且在短期内,属正常情况。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卖地的财政收入,进行“托市”。高房价背后,隐藏的是地方政府、开发商和银行所组成的“利益铁三角”。
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中短期高房价不可持续,还有下行空间。
房价还有下行空间
全球经济衰退,已对中国的外贸、实体经济和股市形成了巨大冲击,占权重最大的广大中低收入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进一步萎缩,而居民收入增速也在放缓。
国家统计局4月27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相比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更不容乐观。
一季度我国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1622元,同比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已明显放缓。而在居民收入涨幅放缓的情况下,房价降幅有限,老百姓“囊中羞涩”,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将进一步下降。
从2000年至2008年的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收入与住宅价格并不平衡。以2008年为例,城镇居民一年不吃不喝,也仅能买到4平方米的房子。
虽然自2月初起,全国楼市普遍出现成交大幅反弹,出现“小阳春”行情,但并不能代表房地产市场已经回暖。顾海波认为,这是房价下降通道中的反弹。
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从上海近两个月的环比数据看,2月存量房交易面积环比增长37.6%,3月环比增长40.3%。其中存量住宅2月环比增长32%,3月环比增长53.4%。
上海统计局分析称,最近两个月,本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增幅均在30%以上,主要是积聚了一年半左右时间的刚性需求在近期有所释放。2007年10月央行“二套房贷”政策出台后,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商品住宅成交出现萎缩。近期一些楼盘价格有所松动,动拆迁、结婚及改善性购房等需求有所释放。
中体奥林匹克花园总经理陈顺也对“小阳春”现象提出质疑。4月30日他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也表示,“房地产是否回暖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特别是宏观面的转暖还有待观察,房地产的持续回暖需要宏观面经济增长的支撑。”
有房地产分析人士认为,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态度“暧昧”,在一定程度上给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喘息之机”,尤其是信贷闸门的放开,也是高房价的幕后推手之一。
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降房价势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也试图解决高房价与居民购买力不相适应的矛盾,而提升居民收入不能一蹴而就,只能调房价。
所以,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银行和百姓之间摇摆,不断寻找平衡点。
“北京房价没见底,还有下降空间,但不排除会有反复。”顾海波认为,这一轮房地产调整尚未结束,可能会盘整一至二年。从长期看,房产应该随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而呈现缓慢的、螺旋式的上涨。
未来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分析去年至今的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正试图通过市场的手段调节商品房市场的路径,同时推出大量保障性住房,以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而未来的政策取向,将更偏向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将房价下调至合理的范围之内,鼓励商品住房的消费。
早在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
这充分体现,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调房价以鼓励商品住房消费。2009年1月6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负责人联合出席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更是肯定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降价行为。官方同时认为,目前各地房价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但与社会预期还有差距,仍高于普通居民支付能力。
1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09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称,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在于,保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促进住房投资规模适度增长,更大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深化改革,加强住房政策重大问题的研究等。
同时,姜伟新更明确地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不许再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要求各地政府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负责。
因为,在一些城市,卖地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40%-50%,有的城市甚至达50%以上。如果房价下降,势必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尤其是以卖地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城市。无疑,这一要求将会限制地方政府越权“托市”,有利于房价的合理回归。
此外,《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2009年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一年。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2009年到2011年,全国平均每年新增130万套经济适用住房。
2009年,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计划新建的2830万平方米的住宅中,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及其他政策性住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新建住宅面积占43.46%的份额,达1230万平方米,商品房建筑计划仅为1600万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的面积一般在40~90平方米,若换算成套数,1230万平方米面积约19万套住宅,而商品房以每套90平方米计,约为18万套,也就是说,2009年,约五成新房为保障性住房。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格局将是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及其他政策性住房,二分天下的格局。受到保障性住房的冲击,商品房价格会有所回落。
但中体奥林匹克花园总经理陈顺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主流力量仍将是商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