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致力于提供多方面公共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8:36  商务部网站

  第二,商务部致力于提供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服务。国务院领导和商务部部领导对信息服务高度重视,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给企业提供及时准确信息。几年以来,我们陆续出台了一些信息方面的东西,比如《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今年我们将陆续出版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 4月10日已经发布了第一批20个国家的《国别指南》,分国别地介绍每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从法律、风土人情到一些具体的重点领域。我们还建立了“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企业可以上网查到相关信息。我们试图通过信息的有效提供,让想“走出去”和准备“走出去”的企业提前了解到国外的情况。各个企业情况不一样,“走出去”的动机和目标不一样,根据这些信息他们可以寻找到更加适合开拓业务的国别和地区。

  二是人才教育和培训。从2007年开始,商务部委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对我们的跨国经营人才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之上,今年3月底,商务部还编写出版了《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系列教材》,这为规范培训和把培训长期化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记者朋友如果感兴趣,这些资料可以提供给大家。

  三是维护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商务部跟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的机制,签订了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一些国家正在商签自由贸易区协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加强互利合作签订了政府间的协定。建立这些机制和签订这些协定就是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服务。目前商务部正在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完善了境外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建立了全国外派劳务援助机构,我们已经妥善处理了多起境外突发事件。

  第三,制定支持和促进政策。为了鼓励我国企业顺利“走出去”、减少风险,我们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财税、金融保险和外汇、出入境等各方面政策,这些政策正在发挥它的效益,方便了企业“走出去”。

  袁园:谢谢吴喜林司长的介绍。现在请大家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刚才您提到最近劳务人员群体性事件比较多,您能否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商务部将通过哪些工作来保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第二,在前天采访重庆力帆老总尹明善的时候,他说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时候,要特别慎重,用他的话讲“饿着比撑着要好”,您怎么看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有哪些建议?

  吴喜林:最近对外劳务合作中出现的纠纷比较多,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部原因,由于金融危机对一些境外雇主造成了冲击,有些工程停工,有的工厂开工不足,一些劳务人员在境外工作不久就回来,或处于待工状态,劳务人员的收入急剧下降,与出境前的期望值差得较远,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导致与雇主发生冲突,甚至到我驻外使馆请愿。

  二是内部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如经营企业在招工、收费和权益保障方面不到位,或者违规操作;经营不规范。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及社会上的一些黑中介私募乱招,高额收费,使人员派出去后出现问题无人管理。也有些劳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出境前盲目信任一些黑中介及没有经营资格的企业甚至个别人员的煽动,一旦收入不能得到保证,就会发生纠纷。

  在这一方面,我们将重点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今年是对外劳务合作整顿年,重点对劳务市场进行整顿。这主要是基于目前境外的纠纷事件较多。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原来劳动保障部所管辖的境外就业业务划归到商务部,当时两个部门的管理政策有所不同,标准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理顺、规范,统一到一个管理模式上来,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第二,我们要制定相应政策,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企业按规矩办事。第三,推动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的出台,以此作为法律依据,同时出台一些规章、办法。目前的管理手段没有立法,力度还不够。如果有了条例,就有了法律依据,政策力度就会大一些。

  这位朋友还提到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需更加谨慎,“饿着比撑着好”。我觉得饿着也很难受。这几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上来讲大部分投资是成功的,但是确实也有些投资失败了,有些企业还遇到比较大的挫折。企业(民企、国企)对外投资要坚持两点:第一要量力而行。这个“力”包括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人才储备,中央鼓励有条件和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第二,要熟悉当地的情况,即要深入研究掌握东道国法律法规、风土人情、习惯做法、市场环境、劳动力成本等等。我讲的是熟悉,而不是初步了解,此外,企业一定要处理好跟当地工会的关系,我国企业往往疏忽这一问题。

  近年来,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性越来越高,这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是大势所趋,但企业要注意防范风险。

  凤凰卫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第一季度对外投资额受到一些影响,跟去年同期相比,有很大的下降。请问,这是不是和贸易保护主义有关系?第二,前两天温家宝总理在会见芬兰总理时说,我们不久会派出新的采购团去往欧洲和芬兰,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表,会不会考虑派采购团去往法国?

  吴喜林:一季度的对外投资下降,一是由于去年同期有中铝入股力拓案,对外投资基数较大,二是今年以来,在谈的几个项目尚未得到国外相关部门批准。金融危机之下,一些国家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过程中,有少数人对中国缺乏了解,对中国“走出去”存在疑虑。实际上,中国敞开大门欢迎外资,中国是利用外资的大国,而中国对外投资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却很小,并且中国一直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外界不应对此感到担忧。

  前段时间我部组织了贸易投资促进团到欧洲,还在此框架下组织了投资合作工作组,我们正在筹备第二个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洲,具体时间和国别正在协商之中,我想不排除有法国。

  美联社记者:“走出去”战略重点鼓励哪些行业“走出去”,去哪些国家?另外,您认为现在有哪些行业不适合“走出去”? “走出去”的企业是否可以购买外汇储备购买或者兑换外汇?

  吴喜林:目前对外投资合作遍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或地区。关于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的行业,主要看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综合实力,我们出台了《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投资国别指南》,也会给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参考。关于哪些企业不适合“走出去”,中央和国务院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简单地说是我们不鼓励没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应该量力而行。

  关于外汇问题,外汇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主要包括允许经有关部门核准的境内企业以自有外汇、购汇或国内外汇贷款进行境外投资,取消了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26号海协会、海基会就大陆投资赴岛达成共识,不知道赴台是不是“走出去”范畴之内的?另外,商务部有没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吴喜林:台湾是一个单独关税区,大陆企业到台湾、香港、澳门投资属于“走出去”的范畴。台湾是我们的宝岛,很多企业是愿意去投资的,台湾很多的商人也欢迎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台湾方面还没有出台陆资入岛的具体政策规定。下一步我们准备组织一些企业先到台湾考察,了解投资环境,与台湾的企业进行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道琼斯通讯社记者:商务部网站说,商务部在制定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管理办法,5月1号开始实施,请问具体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定?

  吴喜林:为了尽快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商务部已经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即发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9年第5号),《办法》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作了相关规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鼓励和支持大陆企业加强对台湾投资环境的了解,寻求合作机会。

  路透社记者:最近墨西哥和美国出现猪流感,请问猪流感会不会影响中国和一些国家的贸易关系?

  吴喜林:我所在的合作司主管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我部对猪流感事件对我国境外企业和人员的影响高度关注,也采取了应对措施。我想短期内对业务会有一些小的影响。因为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业务,免不了有人员来往,对同出现疫情的地区的人员来往,我们会提醒采取谨慎的态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一些壁垒和障碍,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什么建议和相应的措施?

  吴喜林:刚才讲到投资保护主义的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确实有一些国家在出台,但他们讲不是针对中国的审查制度。我们通过双边经贸机制和对方保持交涉,希望他们对中国企业一视同仁,不要对中国企业进行歧视性的对待。我们也要求中国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投资,同时加强宣传,宣传我们的投资以互利共赢为目标,消除他们对我投资的戒心。

  经济观察报记者:物流业是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去年一些专家和领导提出现在是我们物流业“走出去”的机会。请问目前哪些企业已有一些实质性的动作?商务部会出台哪些政策支持物流业“走出去”?

  吴喜林:到目前为止,物流企业“走出去”还不是很多,但是我们重视物流企业“走出去”,比如对台投资,我们对物流业“走出去”给予重点关注。

  袁园:今天的专题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吴喜林司长,感谢各位记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