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资入台标志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6日 20:28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4月26日电 (记者 王建华 李凯)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26日在南京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原则共识。根据该原则共识,台湾将在政策制度上首度允许大陆资本进入岛内开展投资。

  两岸的分析人士指出,这项共识的达成,标志着只能由台湾到大陆进行单向投资的非正常局面将被终结,今后两岸可以进行正常的双向投资交流。同时,这也是两岸关系持续缓和的重要象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说:“台湾首度向大陆开放投资,堪称两岸经贸交流中的历史性事件,它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和制度化的基本性指标。”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达成的共识指出,积极鼓励并推动大陆企业赴台考察、投资,以利于加强和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和制度化。海协会表示,大陆方面将根据颁布的有关规定,为大陆有实力的企业赴台投资提供便利。海基会表示,台湾方面将尽速发布相关规定及配套措施,并循序渐进扩大开放投资领域。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所长张五岳认为,两岸达成的这个共识,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将为双方今后建立全面双向互动的经贸关系奠定制度性的基础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积极吸引台商投资。截至2009年2月底,大陆累计实际利用台资约480亿美元,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广泛领域。大陆已成为台湾对外投资最多的地区。

  多年来,大陆努力为台商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并制订一系列政策法规,给予其制度和机制的稳定保障,获得许多优惠待遇的台资企业也从大陆获取了巨额利润。然而,大陆资本投资台湾却因种种政策限制而迟迟未能实现。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开放‘陆资入台’也将增进两岸之间的互信。”张燕生说。

  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已跃升至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资金储备日益雄厚,对外投资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与日俱增。目前,大陆的外汇储备约达2万亿美元;2008年,境内投资者共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6%。

  由于近些年岛内资金的缺乏和外来投资的减少,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台湾实体经济许多行业和一些服务业领域的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经济陷入低迷状态。

  张燕生表示,有实力的大陆企业可以在台湾的制造业、新能源、服务业以及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投资。

  “‘陆资入台’将有效弥补台湾在有关领域的投资不足,提升其产业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尽快复苏和振兴其整体经济,改善岛内的民生状况。同时,这也为大陆资金提供了新的投资增值渠道。”他说。

  高度倚赖出口的台湾实体经济,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巨大。从去年第4季度开始,台湾出口出现严重下滑,拖累全年经济增长,失业率也大幅攀升。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2009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将为-3.59%。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预测,台湾在制造业重创、内需不振以及通货膨胀率高企的情况下,预料今年经济增长将萎缩4.0%。

  台湾经济不仅可以从大陆经济今年“保八”的目标实现过程中获得增长动力,而且更可以从“陆资入台”的行动中获得发展的源泉。

  联合国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今年中国大陆经济有望保持8%的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50%。

  另外,渣打国际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分析师符铭财表示,台湾的扩大公共支出方案及开放“陆资入台”将成为提振台湾经济的两大支柱。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有关方面正在审议大陆地区民众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将采取“正面表列”循序渐进开放陆资投资项目。“陆资入台”方式分为“直接投资”和“财务投资(购买台湾上市公司股票)”,经营形态将包括独资、合资与直接投资台湾企业等。

  据悉,台湾第一阶段制造业开放清单约占制造业产业项目的30%,即约60项,包括太阳光电、汽车电子、通讯产业、LED照明、风力发电、车辆、食品、精密机械、资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流通服务业、中草药、纺织与纤维、自行车等产业。

  张五岳表示,“陆资入台”将为台湾提供更多的资金,有利于台湾产业的全球布局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两岸企业亦有机会采用策略联盟、产业联盟的方式携手开拓全球市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