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地产蓝皮书:08年投资和投机性购房大幅减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10:40  中国网

  2009年4月23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09年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暨《房地产蓝皮书》发布会”,发布《2009房地产蓝皮书》。

  中国网4月23日北京讯 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09年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暨《房地产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研讨,并发布了2009年房地产蓝皮书。《房地产蓝皮书》指出,2008年前三季度,深圳商品房市场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的颓势,房价持续走低,成交量大幅下挫。岁末在利好政策的指引下,房价下行后趋稳,成交量也强劲反弹。

  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

  一是房价持续高涨,超过消费者购买力。我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近10年快速发展,高收入、富裕家庭的自住房需求已经基本满足,购房主要群体转移到工薪阶层,住房市场的需求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释放,价格弹性开始显现,但近几年房价一直快速飚升,导致市场支撑能力减弱,房价增长空间透支。价格上涨超出消费者购买能力时,价格回落就成为必然,楼市也是如此。

  二是调控政策使投资特别是投机风险增大。2007年下半年出台第二套房贷新政,使投资特别是投机性购房门槛提高、风险增大,这一政策在2008年延续实施。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下滑压力的加大,2007年底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的调整迹象进入2008年逐渐明朗,使投资、投机性购房风险进一步增大。尽管因投资、投机性购房数据缺失,无法估算投资、投机性购房减少对2008年市场销售量减少的影响,但因投资和投机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人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投资和投机性购房大幅减少(有人甚至认为已经基本绝迹),是销售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政策和经济下行环境影响消费者心理预期。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期收入下降。国内持续多年的控制房地产开发、抑制房价的政策和舆论导向,使消费者心理预期发生变化,购房意愿下降,观望情绪浓厚。

  四是开发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迟缓。2007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行业运行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反应相对迟缓,土地储备和在建、新建面积较大,2007年土地购置面积、竣工面积达均达房改以来最高。

  房价高企并快速上涨与消费者购买力之间的不匹配是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跌的主要原因。在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业拉动内需保增长权重增长的情况下,多种因素叠加、交织的共振效应导致的成交量萎缩成为当前市场的主要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