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易纲把脉公司债:市场应打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1日 07:44  东方早报

  中英昨在京研讨债市发展滞后原因

  东方早报记者 姚伟 

  针对公司债发展规模不足的“病症”,央行副行长易纲昨日在北京举行的中英公司债券市场论坛上给出“诊断”:公司债券的风险处置和管理问题是其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央行网站昨日发布消息称,央行金融研究所、全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英国驻华大使馆当天举行中英公司债券市场论坛,研讨公司信用债券风险管理与投资者保护有关问题。

  所谓公司债,顾名思义即由公司直接向投资者发行债券募资。与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相比,公司债这样的直接融资形式融资成本更低,因而也就更有利于企业融资进行发展。

  但在我国,公司债规模总体上仍然较小,且明显滞后于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事实上,直到2007月9月,我国才由长江电力(600900)发行了首只公司债产品。

  “直接融资的发展不足不仅会造成银行风险的积累,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和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易纲对此评价称。

  为此,易纲提出,应从六个方面入手,提高风险处置和管理能力,促进公司债发展。其中包括:增加市场透明度、推动债券评级机构发展、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完善公司债券的发行承销托管和清算等基础环节、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互联互通等。

  “监管者要不断向市场学习,既要避免因监管过度而产生金融压抑,束缚市场的发展;又要避免过分相信市场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东的约束力,导致监管不到位。”易纲特别对加强市场监管做出说明。

  而对于促进市场互联互通方面,易纲也做出了详细解释。他认为,所谓市场互联互通,即在债券市场内部,如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与其他衍生产品市场,如债券、期货、掉期、衍生品等之间的互联互通,市场投资主体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发行、交易、托管和清算场所。

  从中国债市结构来看,以银行间市场为代表的场外市场规模远大于交易所债市,但是两个市场之间的发行主体、投资者却被割裂。今年1月19日,证监会、银监会曾联合发布试点,允许经银监会核准的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但由于登记托管、监管等问题尚未明确,迄今银行尚不能进入交易所债市交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