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宗埙:韩国希望促进建立自由贸易协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8日 18:3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于4月17-1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日本经济产业审议官石毛博行在《多哈回合:危机中的展望》分论坛中表示,作为一个贸易国,希望能够有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同自己的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样的贸易国不应该被认为阻碍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可能一些其他的国家没有这样的促进市场开放的雄心,是他们阻碍了多边贸易机制的发展。

  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金宗埙的演讲实录:

  金宗埙:首先,非常抱歉,因为我来的比较晚了,要向大家道歉。

  刚才大家都在讲贸易保护主义非常危险,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我想谈一谈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特点。就像刚才来自法国的这位女士所说的一样,尤其在面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有很多来自市场的呼声,要求政治家进行保护。各国政府都忙于做很多事情,使他们的企业家获益,使企业获益,使他们的本国市场获益。

  但是现在我们关注的一点是政府如何做一些事情使一揽子的刺激计划得到本国立法机构的批准。立法机构有很多政治家,任何政治家都不能不听企业家和人们的呼声,所以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真实特点。

  我们说贸易主义是非常危险的时候,我们必须拒绝贸易保护主义。但是现实是,政治家必须要倾听选民的声音,而并不是按照逻辑进行思考。所以这就是现在在全世界发生的事情。WTO秘书处在1月份出版了第一个报告,谈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所采取的措施,可以看到贸易保护主义大幅度增长。

  如果看一看在3月底出版的报告,我知道有99个与贸易相关的措施在第一类当中列出来了。99个并不是很小的数字,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如果它持续增长,我们就必须向世界市场发出警告信号,也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一个事实是这样的,政府参与的市场行动越多,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就会越来越浓厚。当政府试图为行业,为企业做一些事情,为了挽救企业或者挽救这些濒危的行业的话,政府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至少不要违反WTO的规则。

  对于任何一个WTO成员来说,这是最低的要求。有些领导人说这样做并不够,任何国家都可以采取“灰色措施”,没有人可以说这是否是贸易保护主义。有些措施仍然在灰色的区域之内,我们可以就这个灰色区域进行讨论。

  这到底是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有些人说“是”,有些人说“不是”。所以我们必须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我想这是最低的要求,必须要遵守WTO的规则,尤其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必须要思考贸易合作伙伴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回应措施。

  如果这种回应的措施被贸易伙伴采取的话,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带来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如果带来这种恶性循环的话,到时候就为时过晚。所以每一个WTO成员国都要采取谨慎的态度,要三思而后行。

  我很多次来到这里,有一些朋友问我为什么韩国现在非常愿意促进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议,每个人都提到多哈回合非常重要,而我们在推动多边贸易协定的签署。我确实相信多边机制非常重要,它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而且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

  从1947年盖特回合起动之后就这样是这样。1986年我们一直在进行乌拉圭回合谈判。多边贸易机制使主要工业国家的贸易额从40%降到了4.7%,这是非常重要的多边贸易机制的改善,能够使得贸易保护主义下降,使年贸易额增长6.2%,经济增长达到3.9%。因此我们认为多边贸易机制对全球经济是有好处的,不能否定多边贸易机制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在此强调多哈回合应早日结束谈判。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看到多边贸易协定在不断地增加,把它叫做FTA自由贸易区。在建立世贸组织之后,FTA也仍然在增长。这是比较滑稽的事情。

  对我来说,有两点原因。第一是贸易国,包括韩国,他们认为多边贸易机制进展缓慢,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其他贸易政策,使市场开放,获得更大的贸易额;第二,不能否定地区融合的不断加强,比如欧盟内部的加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加强,还有许多国家被排除在这种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区之外。我们希望跳入这样的自由贸易区之内,希望在全球市场获得平等竞争的条件。由于这些原因,自由贸易区才不断发展。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双边安排会不会促进或者阻碍多边机制的发展?双边的贸易机制会不会带来贸易的进一步繁荣呢?在我的看法来说,作为一个贸易国,希望能够有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同自己的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样的贸易国不应该被认为阻碍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可能一些其他的国家他们没有这样的促进市场开放的雄心。我觉得可以这样解释,他们阻碍了多边贸易机制的发展。这是我的结论。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