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今日揭晓 GDP可能略高于6%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 07:02  新闻晨报

  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今日揭晓 专家:没必要推出经济刺激“新计划”

  物价可能继续降,GDP或略高于6%

今日公布的一季度物价指数有望继续走低 新华社图片
今日公布的一季度物价指数有望继续走低 新华社图片

  □晨报记者 李 强 实习生 刘佳琪

  国家统计局将于今日公布一季度及3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市场普遍预测,随着一系列数据的揭晓,中国是否增加刺激经济的力度将日趋明朗。

  针对近期市场关注的“经济刺激新计划”,仍有部分专家认为,前期公布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其政策效果还有待释放,而中国经济回稳渐趋明朗,在此情况下,再期待新计划显得“没必要”。

  [经济形势]

  “回稳”迹象明显市场仍有分歧

  事实上,近期国内经济回稳的迹象确实不少:一季度令人瞠目的4.58万亿元的天量信贷投放;官方PMI(采购经理指数)3月份升至52.4%,是近6个月以来首度超越50点关口,显示制造业景气向好;受政府投资项目拉动,今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高于2008年12月26.1%的增速;股市出现久违的反弹,交投趋于活跃;3月份房屋交易量大幅回升,上海地区成交金额达199万亿元,创16个月新高,显示出投资者开始重拾信心。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经历了去年四季度的“寒冬”,一季度中国经济已出现越来越多的回稳迹象,实体经济已部分受到提振,消费者信心获得恢复。

  然而,悲观的市场人士则指出,近期经济下滑的迹象同样不容忽视,这包括制造业继续受外部需求疲软的冲击,海外订单未见起色,钢材等原材料需求仍未止跌;预计今年中国整体出口规模将收缩10—15%。中国经济能否走上加速增长的正轨仍不确定。由此,第二轮新经济刺激方案有出台的必要。

  在一系列的“传言和分歧”背后,昨天有消息称,管理层将在当天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是否推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不过,目前为止,官方尚未证实传言的确凿性。[政策预期]

  货币从宽不改加息传言不足信

  管理层会否进一步推出刺激经济的措施及其力度,先要明确经济趋势。近期陆续披露的信息,则吹出了阵阵暖风。4月10日,温家宝总理出访泰国时表示,中国经济形势开始显现出积极的变化,形势发展比预料的要好。

  对于宏观经济增速的预测,市场也相对乐观。渣打中国昨天发布的一份宏观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现状已渐趋明朗,3月以来,经济显现出更多的回稳迹象,刺激措施开始显现效力——并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幅有望超过6%,经济已逐步结束前期的大幅下滑。西南证券分析称,从环比看,一季度GDP比去年四季度将明显好转。

  据知情的政府官员以及机构专家透露,3月份CPI、PPI同比增速将连续第二个月双双告负,一季度 GDP同比增速可能略高于6%,增幅较去年四季度的6.8%有所回落。3月份CPI同比下降1.2%左右,PPI降幅扩大至5%以上。

  物价的继续下探无疑增大了通缩风险,这令市场对近期降息的预期高涨。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央行继续降息的必要性仍很强,对市场近期竟传出加息言论很难理解。他预测,年内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可能下调81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也将同步下调。

  昨天,数位受访专家也认为,近期政策趋紧可能性不大,尤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最新的声明表明,央行意在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专家建议]

  不必过高期望“新计划”应让利企业、保就业

  不过,昨天接受采访的数位专家均认为,不必过度期待救市“新计划”。对此形成佐证的是,昨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被问及新经济刺激方案时,也未提到刺激消费的重大新政。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在现有的经济状况下,管理层并没有出台新经济计划的必要,下一步调控重点应落在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放开私营机构的准入限制等方面。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则称,对“新经济计划”没感觉。他认为,目前应该观察已有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效果,期待新的政策“没有理由”,因为这轮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经基本见底。上海金融学校副校长、金融学教授贺瑛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通过信贷及财政支持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刺激政策力度已经很大,并且显示出了一定效果,接下来类似的政策应该不会再次出台。

  “即便有后续政策,重点也应落在保就业、刺激消费和完善社会保障方面。”贺瑛认为,金融危机让企业利润下降,就业压力陡增,这些问题必须解决,而“新计划”如重点救助中小企业则可谓对症下药。吸纳90%以上的中小企业此前一直难得政策青睐,而它们经营状态的回稳,则是经济整体复苏的基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