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家华 香港报道
历经商海沉浮的荣智健可能没有预料到,2009年的4月8日,一个中国人看来非常吉祥的日子,却可能成为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最终没能以“光荣退休”之名结束自己半世纪的商海生涯,“退位让贤”的辞职信里多少包含着无奈,而更无奈的可能是,面对仍还处在漩涡当中、没有完全了结的中信泰富,他不知道还能够为它做些什么?
是的,这个结果不是他想要的。因为,过了65岁的退休年龄后,光荣退休还是继续发挥余热?这个问题,曾无数次摆在荣智健的面前,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发挥余热。对于这个选择,有人用动情而且诗意的语言这样描述:“他应当不是眷恋这个位置,而是搁置不下一个跨国财团的兴衰与一位华人企业家的挫败伤感。那标志性的满头白发,透视出了近半个世纪的商海浮影,荣与辱,即在转瞬之间。”
但是,目前,容不得有自己的选择了,北京大股东中信集团在作出选择,公司董事会在作出选择,外界的各种评论和言说也在作出选择。
也许,人们关注荣智健远远超过了关注中信泰富,这位红色资本家的后代,这位中国的首富、福布斯连续的上榜富翁一直被神圣的光环缠绕,引人去探寻,但又始终无法走近。
对于“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儿子”的身份,荣智健面对媒体一次又一次这样回答:“对于个人来说,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但是,尽管他这样说,但是红色资本家后代的影子始终抹不去。
而对于其在香港构建的荣智健时代,更是让其大红大紫。荣智健在香港的商海沉浮脉络大概是这样的:1987年2月,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任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他向北京中信提出的要求只有两个:人事和经营决策权。
而后他将目标定位收购国泰航空,他顶住不同意见,亲赴北京向父亲交了“军令状”,从而获得了8亿元资金。最终购得国泰航空12.5%的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1989年6月5日,香港恒生指数狂跌21.57%,荣智健抓住机遇斥资103亿港元购得20%股份,成为了第二大股东。不过,这一次的“便宜行事”,越过了不少审批环节,最终得到政府高层的支持才算没有酿成事端。
而荣智健事业的大发展还是成立中信泰富,在荣毅仁的老朋友、时任中信董事的李嘉诚指导下,荣智健选定了泰富发展。1990年1月,中信香港向泰富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经过一系列运营,中信香港如愿成为泰富第一大股东,拥有49%股权。荣智健成为“中信泰富”的董事局主席。
中信泰富平台甫一完成,另一个蛇吞象的惊人之举就启动了。李嘉诚再次发威,联合郑裕彤、郭鹤年,以中信泰富为核心组建财团——GreatStyle,以69.4亿港元购得恒昌97.12%的股权。其中中信泰富占36%,荣智健个人另外认购了6%(代价为4.2亿港元)。
两轮资本运作下来,中信泰富市值暴涨10倍,达87亿港元,从蚊子变身为大象,并于1992年成为恒生指数33只成份股之一。
而在个人生活方面,有港人这样描述,荣智健来港,最特别之处,是行事作风完全是资本家的方式,他养马、打高球、飞车等,而这成功令香港人对中资企业的观感改变。